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English
学校首页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EHS
规章制度
常用文档
学习资料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访问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术讲座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年报
卓越讲座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青年论坛
卡片
列表
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提出开源代码版权保护新机制
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开源代码版权保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目前以“CoProtector: Protect Open-Source Code against Unauthorized Training Usage with Data Poisoning”为题在第31届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WWW 2022)上在线发表。WWW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深度学习模型在代码领域的优秀表现造就了一大批高质量的AI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者的生产力。AI代码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开源代码便是其重要来源。例如,Github Copilot,一个用于代码生成的商业应用,使用Github上所有的开源代码进行了大规模训练。但这类应用引发了大量来自开源开发者的质疑,即使用开源代码训练商业应用是否合理?训练数据中的不安全代码如何避免?这些质疑对于Copilot及其相似产品的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为了促进AI应用在代码领域的健康发展,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与合作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2-05-22
新闻
毕业•记忆 | 佘以宁:在上科大找到自我
个人简要介绍佘以宁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高中毕业学校:上海市进才中学个人经历:曾担任《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课程助教,并获“优秀助教”荣誉称号;获得2018、2019上海科技大学本科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和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组长,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毕业去向:卡内基梅隆大学Software Engineering专业全奖PhD与上科大相识认识上科大是一场缘分。作为家住张江地区的上海高中生,在高一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所建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全新大学,每次从中环路过都能见到还在建设中的校园,当时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初具雏形,这是我对上科大最初的印象。因为兴趣,在高二升学时,我开始了解上科大,并参加了上科大高中生科技探索营。“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上科大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交流项目等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高考后我参加了校园开放日并拿到了加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上科大。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顾在上科大的这四年,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和蔼可亲的学术导师、自由开放的科研机会,多样化的学生社群,以及各类干货满满的实践活动
2022-05-22
学生风采
探寻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背后的故事
近日,第38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成绩公布,由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万唯实教授指导、何昊(2020级物理专业)、杨鸿肇(2020级数学专业)、潘比康(2019级计算机专业)3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团队获得了该赛事最高奖项——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同时问鼎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特别奖(SIAM奖)。在大家赞赏羡慕之余,你是否想了解一下成功背后都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沉淀?近期,我们采访了信息学院潘比康同学,一起听听他和他们的故事。学生合影2022/问答Q:可否为同学们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情况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称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交叉学科建模大赛(MCM/ICM), 由COMAP(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举办, 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比赛,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团队协作的机会,锻炼数学建模,分析问题, 解决问以及写作的能力.比赛共设置6道题目,MCM共有3道题,A题为连续型、B题为离散型、C题为数据型。ICM共有3道题,D题是运筹学与网络科学,E题是环境科学,F题是政策。在四天内完成相应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2022-05-17
新闻
导师组座谈会-如何选择科研方向
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时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在上科大这样一所科研氛围浓厚、科研平台先进的高校里,科研是我们在上科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许多同学的脑海中——应该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在5月13日的线上座谈会中,信息学院邀请到石远明教授和周勇教授。两位教授将结合他们的切身体会,向大家解答有关选择科研方向的困惑。石远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坚实的数理基础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对数学的偏爱促使他选择了现在的研究方向。他建议同学们多尝试并探究各个学科,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喜爱、擅长的专业。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综合考虑。周勇教授提出了两种不同角度的选择方式:从问题出发找方法,以及从方法出发找问题,并具体举例做了介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推进新想法的产生和实践,同时,专注的状态、沉浸式的思考方式都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绪,找到自己合适的科研方向。听完了教授们的分享,同学们也纷纷从自身出发,提出了很多当前感到困惑的问题。老师们也从过来人的身份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教授们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态,用实
2022-05-16
新闻
毕业•记忆 | 王贺:那些年上科大教会我的三件小事
个人简要介绍王贺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中毕业学校:青岛九中获奖经历: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去向: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科研经历:硕士期间,共发表六篇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二作者身份在控制领域知名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控制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机器人领域知名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发表各一篇(已正式接收)。又到了一年毕业季,不同于三年前的是——这一次可能真的要和已经相处了七年的上科大暂时告别了。还记得十八岁的夏天,我在开放日面试的时候,有些稚嫩地说道“希望我与上科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现在二十五岁的我,想在故事的尾声,把上科大所教会我的一些小事以另一种方式留下来。与本科好友毕业照机会是留给敢于去创造的人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
2022-05-16
新闻
毕业•记忆 | 韦峥祺:成才不忘报国誓,立志深怀裕民心
个人简要介绍韦峥祺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中毕业学校:河南省洛阳一高本科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保研至上科大)毕业去向:香港城市大学全奖PhD (导师:Henry Chung,IEEE Fellow)科研经历: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硕士期间有3篇科研成果被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接收,其中一作论文2篇;3篇论文被APEC、ECCE会议接收,其中一作论文2篇,并受邀做口头报告,均获得IEEE PSMA 主办方$1000旅行奖励;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奖经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2021年上科大三好学生;第四届,第五届“裕民杯”篮球赛冠军;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寄语:专注地学习、投入地研究、放肆地玩耍、大胆地追求第四届“裕民杯”篮球赛冠军合影(前排右二) 永远相信有座山的那边是海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算一个,在这条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天性是个不爱求稳保下限的人,想要追求看不见摸不着的未知,想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正巧,上海科技大学就
2022-05-11
新闻
【师者】陈宇奇:为信息系统安全保驾护航
新入职教授介绍PROFILE陈宇奇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个人简介·陈宇奇博士在2012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联合班,三年后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前往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孙军教授。在201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跟随孙军教授前往新加坡管理大学进行学术研究。2022年4月,全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系统安全中心。陈宇奇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自动车安全等领域。在博士和博后期间,陈宇奇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多次在ASE、FSE、ISSTA、Oakland(SP)等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安全领域国际知名会议发表论文。1写给学生的话科研往往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突破,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回顾我的科研生涯,我能坚持下来的关键有两点。第一点是兴趣。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而科研相反它一直充满了未知性,我非常享受探索的过程。第二点是合理规划时间。现在的世界充斥着“内卷”和“躺平”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然而在新加坡求学的日子里,我的导师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因此我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阅读了大量的论
2022-05-10
新闻
毕业•记忆 | 叶者:从迷茫中拨云见日
个人简要介绍叶者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高中毕业学校:浙江省宁波中学毕业去向: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奖CS PhD、佐治亚理工大学全奖CS PhD、南加州大学全奖CS PhD、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全奖CS PhD录取函。最后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奖CS PhD。获奖经历:2020年上科大优秀学生;2020年本科生奖学金(2%);2019/2021年本科生奖学金(8%~15%);2019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暨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网络攻防赛(邀请赛)三等奖;2019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暨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网络攻防赛(上海市赛)二等奖;2019年BitRun黑客马拉松创新特奖在临近毕业时回想在上科大四年的点点滴滴,我由衷地认为四年前选择这所“小而精”的学校是我人生中做出的一项极为重要且正确的决定。初识上科大是在校园开放日。面试时教授们和善的鼓励、有趣的图书馆科普展览、物质塔边吹来的和煦微风,都历历在目。开放日时住在上科大的两日一晚,我惊艳于宣传讲座上展示的丰富国际交流、科研机会等生均资源,心动于优渥的宿舍和生活条件,坚定于它所展现的真诚
2022-05-09
学生风采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64
跳转到
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提出开源代码版权保护新机制
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开源代码版权保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目前以“CoProtector: Protect Open-Source Code against Unauthorized Training Usage with Data Poisoning”为题在第31届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WWW 2022)上在线发表。WWW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深度学习模型在代码领域的优秀表现造就了一大批高质量的AI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者的生产力。AI代码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开源代码便是其重要来源。例如,Github Copilot,一个用于代码生成的商业应用,使用Github上所有的开源代码进行了大规模训练。但这类应用引发了大量来自开源开发者的质疑,即使用开源代码训练商业应用是否合理?训练数据中的不安全代码如何避免?这些质疑对于Copilot及其相似产品的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为了促进AI应用在代码领域的健康发展,信息学院宋富课题组与合作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2-05-22
新闻
毕业•记忆 | 佘以宁:在上科大找到自我
个人简要介绍佘以宁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高中毕业学校:上海市进才中学个人经历:曾担任《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课程助教,并获“优秀助教”荣誉称号;获得2018、2019上海科技大学本科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和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组长,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毕业去向:卡内基梅隆大学Software Engineering专业全奖PhD与上科大相识认识上科大是一场缘分。作为家住张江地区的上海高中生,在高一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所建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全新大学,每次从中环路过都能见到还在建设中的校园,当时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初具雏形,这是我对上科大最初的印象。因为兴趣,在高二升学时,我开始了解上科大,并参加了上科大高中生科技探索营。“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上科大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交流项目等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高考后我参加了校园开放日并拿到了加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上科大。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顾在上科大的这四年,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和蔼可亲的学术导师、自由开放的科研机会,多样化的学生社群,以及各类干货满满的实践活动
2022-05-22
学生风采
探寻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背后的故事
近日,第38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成绩公布,由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万唯实教授指导、何昊(2020级物理专业)、杨鸿肇(2020级数学专业)、潘比康(2019级计算机专业)3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团队获得了该赛事最高奖项——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同时问鼎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特别奖(SIAM奖)。在大家赞赏羡慕之余,你是否想了解一下成功背后都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沉淀?近期,我们采访了信息学院潘比康同学,一起听听他和他们的故事。学生合影2022/问答Q:可否为同学们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情况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称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交叉学科建模大赛(MCM/ICM), 由COMAP(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举办, 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比赛,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团队协作的机会,锻炼数学建模,分析问题, 解决问以及写作的能力.比赛共设置6道题目,MCM共有3道题,A题为连续型、B题为离散型、C题为数据型。ICM共有3道题,D题是运筹学与网络科学,E题是环境科学,F题是政策。在四天内完成相应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2022-05-17
新闻
导师组座谈会-如何选择科研方向
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时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在上科大这样一所科研氛围浓厚、科研平台先进的高校里,科研是我们在上科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许多同学的脑海中——应该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在5月13日的线上座谈会中,信息学院邀请到石远明教授和周勇教授。两位教授将结合他们的切身体会,向大家解答有关选择科研方向的困惑。石远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坚实的数理基础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对数学的偏爱促使他选择了现在的研究方向。他建议同学们多尝试并探究各个学科,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喜爱、擅长的专业。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综合考虑。周勇教授提出了两种不同角度的选择方式:从问题出发找方法,以及从方法出发找问题,并具体举例做了介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推进新想法的产生和实践,同时,专注的状态、沉浸式的思考方式都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绪,找到自己合适的科研方向。听完了教授们的分享,同学们也纷纷从自身出发,提出了很多当前感到困惑的问题。老师们也从过来人的身份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教授们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态,用实
2022-05-16
新闻
毕业•记忆 | 王贺:那些年上科大教会我的三件小事
个人简要介绍王贺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中毕业学校:青岛九中获奖经历: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去向: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科研经历:硕士期间,共发表六篇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二作者身份在控制领域知名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控制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机器人领域知名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发表各一篇(已正式接收)。又到了一年毕业季,不同于三年前的是——这一次可能真的要和已经相处了七年的上科大暂时告别了。还记得十八岁的夏天,我在开放日面试的时候,有些稚嫩地说道“希望我与上科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现在二十五岁的我,想在故事的尾声,把上科大所教会我的一些小事以另一种方式留下来。与本科好友毕业照机会是留给敢于去创造的人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
2022-05-16
新闻
毕业•记忆 | 韦峥祺:成才不忘报国誓,立志深怀裕民心
个人简要介绍韦峥祺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中毕业学校:河南省洛阳一高本科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保研至上科大)毕业去向:香港城市大学全奖PhD (导师:Henry Chung,IEEE Fellow)科研经历: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硕士期间有3篇科研成果被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接收,其中一作论文2篇;3篇论文被APEC、ECCE会议接收,其中一作论文2篇,并受邀做口头报告,均获得IEEE PSMA 主办方$1000旅行奖励;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奖经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2021年上科大三好学生;第四届,第五届“裕民杯”篮球赛冠军;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寄语:专注地学习、投入地研究、放肆地玩耍、大胆地追求第四届“裕民杯”篮球赛冠军合影(前排右二) 永远相信有座山的那边是海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算一个,在这条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天性是个不爱求稳保下限的人,想要追求看不见摸不着的未知,想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正巧,上海科技大学就
2022-05-11
新闻
【师者】陈宇奇:为信息系统安全保驾护航
新入职教授介绍PROFILE陈宇奇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个人简介·陈宇奇博士在2012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联合班,三年后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前往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孙军教授。在201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跟随孙军教授前往新加坡管理大学进行学术研究。2022年4月,全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系统安全中心。陈宇奇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自动车安全等领域。在博士和博后期间,陈宇奇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多次在ASE、FSE、ISSTA、Oakland(SP)等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安全领域国际知名会议发表论文。1写给学生的话科研往往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突破,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回顾我的科研生涯,我能坚持下来的关键有两点。第一点是兴趣。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而科研相反它一直充满了未知性,我非常享受探索的过程。第二点是合理规划时间。现在的世界充斥着“内卷”和“躺平”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然而在新加坡求学的日子里,我的导师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因此我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阅读了大量的论
2022-05-10
新闻
毕业•记忆 | 叶者:从迷茫中拨云见日
个人简要介绍叶者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高中毕业学校:浙江省宁波中学毕业去向: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奖CS PhD、佐治亚理工大学全奖CS PhD、南加州大学全奖CS PhD、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全奖CS PhD录取函。最后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奖CS PhD。获奖经历:2020年上科大优秀学生;2020年本科生奖学金(2%);2019/2021年本科生奖学金(8%~15%);2019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暨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网络攻防赛(邀请赛)三等奖;2019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暨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网络攻防赛(上海市赛)二等奖;2019年BitRun黑客马拉松创新特奖在临近毕业时回想在上科大四年的点点滴滴,我由衷地认为四年前选择这所“小而精”的学校是我人生中做出的一项极为重要且正确的决定。初识上科大是在校园开放日。面试时教授们和善的鼓励、有趣的图书馆科普展览、物质塔边吹来的和煦微风,都历历在目。开放日时住在上科大的两日一晚,我惊艳于宣传讲座上展示的丰富国际交流、科研机会等生均资源,心动于优渥的宿舍和生活条件,坚定于它所展现的真诚
2022-05-09
学生风采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64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