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English
学校首页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访问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术讲座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卡片
列表
叮~你收到一封来自SIST的祝福
冬至春生,佳节后,信院相聚;便占新岁,展信佳,共迎未来。冬至日后的第一天,一年一度的展信佳“SISTor相聚日”活动如约而至。五彩的气球点缀了学院的各个角落,丰盛的午餐铺满了餐桌,作为学院年底欢聚的盛大派对,让我们从一位SISTor的视角,一起来回顾一下别样的展信佳信院相聚日吧。-----------------------------------------------------------------------------“嗨!好久不见,展信佳。”当信纸再一次展开,又一个春夏秋冬,我们已然走过不平凡的2020。寒冬与春日,离别与重逢,当2020奏响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岁末年初,展信佳“SISTor”相聚日紧随冬至日的脚步,如约与各位SISTor相见。我们希望用一场欢聚告别过去,一起走向崭新的2021!大幕拉开,派对开始!12月22日中午,伴着正午的暖阳,SISTor们相继走入学院的大厅,气球,音乐,美食,水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同学老师们的到来。在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轻松诙谐的致辞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是颁奖典礼环节,学院领导为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优秀助教和优
2020-12-23
新闻
我院寇煦丰课题组实现InSb/CdTe体系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高效调控
自旋轨道耦合是用来描述电子运动轨道与其自旋自由度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效应;利用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电场对电子自旋态的高效调控,进而为高性能低功耗的自旋电子器件的研发奠定基础。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和调控自旋轨道耦合成为当前自旋电子学的研究热点。近日,我院寇煦丰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出基于InSb/CdTe的强自旋轨道耦合异质结体系,并成功利用结构优化和电场调控实现了对该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高效剪裁。该研究成果以“Highly Efficient Electric-Field Control of Giant 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 in Lattice-Matched InSb/CdTe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相较于传统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体系(如重金属与拓扑量子材料),在III-V族窄禁带半导体InAs,InSb所构成异质结构中,界面能带弯曲不仅能够形成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导电沟道,而且内建电场产生的Rashba效应可以增强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同时相关器件制备兼容于传统的
2020-12-21
新闻
信息学院举办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放周活动
为了搭建高效协作的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融合,促进全校师生对信息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的了解,在学校设备与资产处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学院于11月30日至12月4日期间举办了首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开放了信息学院5大科研平台共21套大型共享仪器设备,涉及的研究应用领域跨越了计算机视觉、5G通信、电子器件、生物医疗、量子信息等前沿研究方向。活动开始前,设备与资产处的全体老师来到信息学院参观指导,并与信息学院负责仪器设备的老师就大型仪器共享方面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活动共吸引了来自信息、物质、生命和创意学院共60余位同学和教师报名参观。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同学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仪器设备并观看了现场演示,通过讲解人员深入浅出的介绍,快速建立了对大型设备及其研究领域的认知并拓宽了视野。而研究生、科研人员和教授们则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需求与现场讲解的工程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同时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对设备功能性拓展的愿景。信息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作为上海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批具备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
2020-12-14
新闻
我院屠可伟课题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近日,我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屠可伟课题组在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MNLP 2020) 发表3篇主会论文以及4篇扩展论文集论文,展示了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EMNLP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三大顶级会议(ACL、EMNLP 和 NAACL)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Google Scholar Metrics,在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期刊与会议中排名前十。EMNLP 2020的论文录用率为22%。在主会论文Cold-start and Interpretability: Turning Regular Expressions into Trainab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正则表达式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常用的符号规则形式之一,有着较高的可解释性以及精确率,却无法像神经网络一样由数据训练从而提升效果。相较而言,神经网络在有足够多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往往效果惊人,但当标注数据匮乏时性能就会大打折扣。此外,神经网络也
2020-12-11
新闻
SIST教学研讨会系列之第一期
学生人数超100人的大课如何授课效果会更好?大课教学如何有效组织师生互动?教学环节如何设计?针对这些问题,信息学院与校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教学研讨会——“大班授课经验,以《信息科学技术导论》为例”。通过资深教授经验介绍及现场教学探讨,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未来的大班课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12月4日下午,在信息学院1A-200教室,来自各个学院与研究所的老师们在教学研讨会上聚集一堂,以大班授课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开展热切的讨论。研讨会由信息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王雄教授主持,虞晶怡院长致开场词并介绍了两位分享嘉宾--信息学院教授寇煦丰和何旭明。寇煦丰的介绍以“How to Improve Intrinsic Motivation”为题,以大课上课的现状和难点痛点入手,分享了大课教学时激励机制设计和助教选择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两条主要建议:1. 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性和差异化;2. 对学生的培养核心在于因材施教。图|虞晶怡致开场词图|寇煦丰作分享何旭明的介绍以“大班的教学体会”为题,针对大班课学生的背景差别大和课堂实时反馈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继而分别从本科生基础课程和研究生高阶课程两个
2020-12-09
新闻
上科大附属学校师生来院参观交流
为了给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接触科技前沿、感知信息科学魅力的机会,信息学院精心准备了面向附属学校学生的开放日活动。12月4日下午,来自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七十余位七年级学生在附属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到访信息学院,学院领导和老师对附属学校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开放日活动包含了草坪试飞无人机和参观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两个环节。附属学校的学生们分为两组,与现场负责演示和讲解的志愿者同学进行了热烈又充分的交流。试飞无人机环节由刘晓培教授数字流体与无人飞行器设计实验室组织进行。刘晓培教授的研究生刘旭辉和严仁佑手持无人机,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别看学生年级轻,知识面确很广泛,其中不乏学生对无人机飞行有过一些研究和试飞经验。他们与学长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争先抢后的回答了学长提出的问题,积极地观察飞行器的构造,学长也对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赞不绝口。讲解过后,来到了激动人心的试飞环节。在同学们好奇注视的目光中,学长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操纵着无人机腾空而起,迅速地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时而俯冲,时而盘旋,在寒风中仍然稳定地保持着航线。学长还利用无人机上的相
2020-12-09
新闻
我院梁俊睿课题组提出新型动能收集电路
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无源、泛在、免维护物联网设备的实现提供了最有前途的能源解决方案。其中,机械动能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机械运动同时搭载许多运动信息,如何高效收集和利用机械动能为未来无源物联网设备供电,这是近年在材料科学、机械力学、电气电子、通信计算等研究领域都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我院智慧能源中心(CiPES)梁俊睿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款名为“串联型同步三次偏置翻转”(S-S3BF)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探讨如何在使用较少外围电容器件的情况下,通过功能复用尽可能地提升压电动能收集效能。较以往提出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而言,该电路方案在提升压电能量收集效能的同时,兼顾元件数量的优化,将单个电容器件分时复用,同时作为储能元件和正负偏置电压源,第一次通过最大化复用单电容器件实现同步三次偏置翻转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近期,该成果以“Series synchronized triple bias-flip circuit: maximizing the usage of single storage capacitor for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enh
2020-12-06
新闻
书院导师组座谈会第三期(信息学院专场)回顾
虽然气温跌到了个位数,上科大的各色社团活动却热情不减:“飞鸿踏雪”,胶片漂流,电影讲座,游戏分享……暖身的社团的活动都抓住了11月的尾巴。除了社团活动,我们的大学生活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社会实践:各种志愿者活动、公司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甚至“开网店”,大学里有着无限的可能。但是,很多大一萌新们或许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如此多样的选择,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方向?课业压力原本就十分繁重,我们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学业与兴趣?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这些对我们的未来真的有意义吗?针对这些问题,信息学院举办了第三期书院导师组座谈会——“如何平衡课程学业和大学社团活动,拥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通过与教授和学长的面对面交流,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把时钟拨回11月30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八位教授和学生Mentor们都做了哪些分享吧~孟冬葭月,久雨新晴。经历了几天的绵绵小雨,伴着久违的冬阳,走进温暖的1A200教室,八位教授和学生Mentor与同学们正围坐在一起。在座谈会开始前,林丰涵教授临时提议调整摆放严整的座椅,呼吁大家围坐在一起轻松交流,这也使得温暖的教室更添一份暖意。石嘉禾、刘浩
2020-12-03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31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39
跳转到
叮~你收到一封来自SIST的祝福
冬至春生,佳节后,信院相聚;便占新岁,展信佳,共迎未来。冬至日后的第一天,一年一度的展信佳“SISTor相聚日”活动如约而至。五彩的气球点缀了学院的各个角落,丰盛的午餐铺满了餐桌,作为学院年底欢聚的盛大派对,让我们从一位SISTor的视角,一起来回顾一下别样的展信佳信院相聚日吧。-----------------------------------------------------------------------------“嗨!好久不见,展信佳。”当信纸再一次展开,又一个春夏秋冬,我们已然走过不平凡的2020。寒冬与春日,离别与重逢,当2020奏响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岁末年初,展信佳“SISTor”相聚日紧随冬至日的脚步,如约与各位SISTor相见。我们希望用一场欢聚告别过去,一起走向崭新的2021!大幕拉开,派对开始!12月22日中午,伴着正午的暖阳,SISTor们相继走入学院的大厅,气球,音乐,美食,水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同学老师们的到来。在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轻松诙谐的致辞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是颁奖典礼环节,学院领导为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优秀助教和优
2020-12-23
新闻
我院寇煦丰课题组实现InSb/CdTe体系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高效调控
自旋轨道耦合是用来描述电子运动轨道与其自旋自由度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效应;利用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电场对电子自旋态的高效调控,进而为高性能低功耗的自旋电子器件的研发奠定基础。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和调控自旋轨道耦合成为当前自旋电子学的研究热点。近日,我院寇煦丰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出基于InSb/CdTe的强自旋轨道耦合异质结体系,并成功利用结构优化和电场调控实现了对该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高效剪裁。该研究成果以“Highly Efficient Electric-Field Control of Giant 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 in Lattice-Matched InSb/CdTe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相较于传统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体系(如重金属与拓扑量子材料),在III-V族窄禁带半导体InAs,InSb所构成异质结构中,界面能带弯曲不仅能够形成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导电沟道,而且内建电场产生的Rashba效应可以增强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同时相关器件制备兼容于传统的
2020-12-21
新闻
信息学院举办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放周活动
为了搭建高效协作的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融合,促进全校师生对信息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的了解,在学校设备与资产处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学院于11月30日至12月4日期间举办了首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开放了信息学院5大科研平台共21套大型共享仪器设备,涉及的研究应用领域跨越了计算机视觉、5G通信、电子器件、生物医疗、量子信息等前沿研究方向。活动开始前,设备与资产处的全体老师来到信息学院参观指导,并与信息学院负责仪器设备的老师就大型仪器共享方面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活动共吸引了来自信息、物质、生命和创意学院共60余位同学和教师报名参观。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同学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仪器设备并观看了现场演示,通过讲解人员深入浅出的介绍,快速建立了对大型设备及其研究领域的认知并拓宽了视野。而研究生、科研人员和教授们则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需求与现场讲解的工程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同时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对设备功能性拓展的愿景。信息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作为上海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批具备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
2020-12-14
新闻
我院屠可伟课题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近日,我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屠可伟课题组在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MNLP 2020) 发表3篇主会论文以及4篇扩展论文集论文,展示了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EMNLP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三大顶级会议(ACL、EMNLP 和 NAACL)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Google Scholar Metrics,在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期刊与会议中排名前十。EMNLP 2020的论文录用率为22%。在主会论文Cold-start and Interpretability: Turning Regular Expressions into Trainab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正则表达式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常用的符号规则形式之一,有着较高的可解释性以及精确率,却无法像神经网络一样由数据训练从而提升效果。相较而言,神经网络在有足够多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往往效果惊人,但当标注数据匮乏时性能就会大打折扣。此外,神经网络也
2020-12-11
新闻
SIST教学研讨会系列之第一期
学生人数超100人的大课如何授课效果会更好?大课教学如何有效组织师生互动?教学环节如何设计?针对这些问题,信息学院与校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教学研讨会——“大班授课经验,以《信息科学技术导论》为例”。通过资深教授经验介绍及现场教学探讨,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未来的大班课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12月4日下午,在信息学院1A-200教室,来自各个学院与研究所的老师们在教学研讨会上聚集一堂,以大班授课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开展热切的讨论。研讨会由信息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王雄教授主持,虞晶怡院长致开场词并介绍了两位分享嘉宾--信息学院教授寇煦丰和何旭明。寇煦丰的介绍以“How to Improve Intrinsic Motivation”为题,以大课上课的现状和难点痛点入手,分享了大课教学时激励机制设计和助教选择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两条主要建议:1. 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性和差异化;2. 对学生的培养核心在于因材施教。图|虞晶怡致开场词图|寇煦丰作分享何旭明的介绍以“大班的教学体会”为题,针对大班课学生的背景差别大和课堂实时反馈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继而分别从本科生基础课程和研究生高阶课程两个
2020-12-09
新闻
上科大附属学校师生来院参观交流
为了给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接触科技前沿、感知信息科学魅力的机会,信息学院精心准备了面向附属学校学生的开放日活动。12月4日下午,来自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七十余位七年级学生在附属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到访信息学院,学院领导和老师对附属学校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开放日活动包含了草坪试飞无人机和参观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两个环节。附属学校的学生们分为两组,与现场负责演示和讲解的志愿者同学进行了热烈又充分的交流。试飞无人机环节由刘晓培教授数字流体与无人飞行器设计实验室组织进行。刘晓培教授的研究生刘旭辉和严仁佑手持无人机,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别看学生年级轻,知识面确很广泛,其中不乏学生对无人机飞行有过一些研究和试飞经验。他们与学长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争先抢后的回答了学长提出的问题,积极地观察飞行器的构造,学长也对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赞不绝口。讲解过后,来到了激动人心的试飞环节。在同学们好奇注视的目光中,学长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操纵着无人机腾空而起,迅速地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时而俯冲,时而盘旋,在寒风中仍然稳定地保持着航线。学长还利用无人机上的相
2020-12-09
新闻
我院梁俊睿课题组提出新型动能收集电路
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无源、泛在、免维护物联网设备的实现提供了最有前途的能源解决方案。其中,机械动能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机械运动同时搭载许多运动信息,如何高效收集和利用机械动能为未来无源物联网设备供电,这是近年在材料科学、机械力学、电气电子、通信计算等研究领域都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我院智慧能源中心(CiPES)梁俊睿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款名为“串联型同步三次偏置翻转”(S-S3BF)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探讨如何在使用较少外围电容器件的情况下,通过功能复用尽可能地提升压电动能收集效能。较以往提出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而言,该电路方案在提升压电能量收集效能的同时,兼顾元件数量的优化,将单个电容器件分时复用,同时作为储能元件和正负偏置电压源,第一次通过最大化复用单电容器件实现同步三次偏置翻转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近期,该成果以“Series synchronized triple bias-flip circuit: maximizing the usage of single storage capacitor for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enh
2020-12-06
新闻
书院导师组座谈会第三期(信息学院专场)回顾
虽然气温跌到了个位数,上科大的各色社团活动却热情不减:“飞鸿踏雪”,胶片漂流,电影讲座,游戏分享……暖身的社团的活动都抓住了11月的尾巴。除了社团活动,我们的大学生活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社会实践:各种志愿者活动、公司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甚至“开网店”,大学里有着无限的可能。但是,很多大一萌新们或许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如此多样的选择,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方向?课业压力原本就十分繁重,我们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学业与兴趣?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这些对我们的未来真的有意义吗?针对这些问题,信息学院举办了第三期书院导师组座谈会——“如何平衡课程学业和大学社团活动,拥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通过与教授和学长的面对面交流,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把时钟拨回11月30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八位教授和学生Mentor们都做了哪些分享吧~孟冬葭月,久雨新晴。经历了几天的绵绵小雨,伴着久违的冬阳,走进温暖的1A200教室,八位教授和学生Mentor与同学们正围坐在一起。在座谈会开始前,林丰涵教授临时提议调整摆放严整的座椅,呼吁大家围坐在一起轻松交流,这也使得温暖的教室更添一份暖意。石嘉禾、刘浩
2020-12-03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31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39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