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English
学校首页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EHS
最新动向
规章制度
常用资料
科研设备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毕业答辩流程
培养方案
培养与学位授予相关细则
远程答辩公示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招聘信息
宣讲会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院活动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年报
卓越讲座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青年论坛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EHS
最新动向
规章制度
常用资料
科研设备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毕业答辩流程
培养方案
培养与学位授予相关细则
远程答辩公示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招聘信息
宣讲会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院活动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年报
卓越讲座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青年论坛
卡片
列表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在低温光子互联领域取得进展
在量子计算领域,量子处理器与探测器需要在亚毫开尔文(~mK)的极低温环境下运行,以抑制包括热噪声在内的各种扰动因素引起的退相干效应。作为当前光子集成技术的标杆,硅基绝缘体(SOI)平台基于成熟的CMOS工艺,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光子集成平台,已实现单芯片超10⁵规模的光子元件集成,并展现与超导电路的兼容潜力。然而,针对低温量子系统的硅基调控技术仍存在显著挑战:传统热光调制因引入较大的热负载而不适用于低温场景;基于载流子效应的电光方案则面临极低温载流子冻结导致的调制效率崩塌。这一困境亟需探索能突破当前硅基片上调控限制的新机制。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邹毅团队、吴涛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小川团队合作,在硅基低温光子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将压电材料氮化铝(AlN)集成到硅基绝缘体(SOI)平台上,利用AlN的特殊振动特性,成功开发出低温兼容的光调控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Acousto-Optic Modulation on Silicon-Aluminum Nitride Hybrid-Integrated Platform for Cryogenic Applica
2025-04-23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杨恒昭课题组在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领域取得新成果
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和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长远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化和退化,导致其性能下降、安全风险升高。因此,精确估计并精准预测其健康状态(SOH)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同时,如何在锂离子电池退化的早期阶段精准预测其寿命,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的老化和退化机制十分复杂,且在早期阶段缺乏明显的退化特征,目前的健康状态估计和早期寿命预测算法仍存在精度较低、泛化能力较差等问题。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杨恒昭教授课题组(储能实验室)在锂离子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上海科技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发表于电源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杨恒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循环组合容量曲线的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框架。该框架使用从电池运行超早期阶段(第一或第二个充放电循环)的单循环数据中提取的组合
2025-04-11
新闻
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设备介绍和共享系统使用培训
各位老师、同学好,为了促进科研平台设备共享、规范使用,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拟于2025年4月15日(周二)13:30-14:30在1A200介绍平台设备和共享系统的使用。本次介绍将包含:1. 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仪器介绍2. Eshare共享系统使用介绍3. 共享设备评价维度及使用注意事项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是以计算机科学、通信、机器人、系统安全为重点研究领域的综合学科平台,主要服务于信息学院四个研究中心: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Visual Data IntelligenceCenter -VDI Center)、智能网络中心(Network Intelligence Center -NICE Center)、自动化与机器人中心(ShanghaiTech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Center-STAR Center)和系统与安全中心(Systems and Security Center - SSC Center)。平台拥有高精度运动捕捉系统、光场采集系统、灵巧手系统、MIMO通信测试系统、脑电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机器人系统、无人机系统、精密加工机
2025-04-10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蔡夕然课题组提出基于隐式神经表达的超声CT成像新方法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夕然课题组(智能超声成像和治疗实验室)和虞晶怡课题组、张玉瑶课题组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隐式神经表达和弯曲射线追迹模型的超声CT成像方法(BentRay-NeRF)。该方法更好地克服了弯曲射线追迹超声断层声速图像重建的病态问题,可显著提高系统性噪声影响下的声速图像重建质量和鲁棒性,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图像。此项工作以“BentRay-NeRF: Bent ray neural radiance fields for robust speed-of-sound imaging in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为题在线发表于超声领域国际期刊《IEEE超声学、铁电体技术与频率控制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超声CT声速成像主要通过反演声传播物理模型重建图像,该反演问题高度病态(ill-posed),求解对噪声高度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导致重建结果不稳定。传统优化方法(如高斯-牛顿法)所重建的声速图像
2025-04-10
新闻
上海科技大学“单像素p-graded-n结微型光谱仪”技术荣获2024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虞晶怡、陈佰乐团队的成果“单像素p-graded-n结微型光谱仪”荣获2024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提名奖。该研究在超微型光谱仪的技术路线和光谱测量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方案。相关论文以“Single-pixel P-graded-N junction spectrometers”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图1:单像素p-graded-n 结光谱仪荣获 2024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光谱仪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重要的分析工具,然而,传统光谱仪通常依赖光栅或迈克尔逊干涉等光学分光元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难以满足便携化和集成化应用的需求。在食品安全检测、医疗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市场对高性能、小型化的光谱仪需求迫切,但现有技术难以在设备尺寸、制造成本、功耗及鲁棒性之间取得平衡。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首次提出了p-graded-n结单像素光谱仪的新型技术路线,突破了传统光谱仪依赖多通道分光的
2025-04-07
新闻
沪上高校共谋电力电子教育创新:课程联盟第三次会议在上科大成功举办
2025年3月30日,上海市高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联盟第三次会议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沪上知名高校的电力电子领域专家学者,联合芒果教育、固纬电子等业界代表,通过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赛事交流等多元形式,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电力电子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聚焦课程建设 共绘育人蓝图会议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主任刘宇教授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王勇教授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系统回顾了联盟在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沪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与教学论坛环节,我校傅旻帆教授介绍了上科大的办学特色,结合其B站百万流量教育Up主的实践经验,生动阐释新媒体时代课程建设的流量密码;王勇教授以教材编写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课程案例,深度剖析教材建设与现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的盲点与痛点;上海大学杨影教授通过系统性解读《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材修订思路及教学范式创新路径,生动演绎了经典课程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深化产教融合 激发创新动能会
2025-04-03
新闻
江畔春深,花影如诗——信息学子滨江踏青记
科研暂歇,诗意向春行2025年3月23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团总支以数字解码春天为主题,组织46名硕博研究生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趣踏青活动。晨光启程:游戏为序,春意作章- HELLO SPRING -熹微晨光中,学子们自东门启程。车行江畔,远眺天际线外层云叠染,近观道旁早樱如云似雪,未至园中,春意已悄然沁入心扉。一起趣野吧!甫一入园,“草地时光”以游戏为媒,唤醒沉睡的恣意。数字抱团——指令声落,人影倏动,或三五结伴,或疾呼寻盟。淘汰赛间,紧张与欢笑交织,胜负终抵不过同窗相视一笑的默契。飞盘竞技更显少年意气,银盘凌空如燕,身影腾跃似风,力与美的弧线划破碧空,引得草坪回响阵阵喝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而风筝与桌游则添几分闲适——彩鸢扶摇,与流云竞舞;方寸棋局间,落子声与春风私语。一动一静,恰似科研生涯的辩证:严谨逻辑中亦需灵光一现,伏案深耕时不忘抬眼望天。野餐漫话:光影为宴,自然成诗- HELLO SPRING -午时,春光愈盛。学子们择荫而憩,野餐垫上琳琅满目:翠绿的青团裹着烟火温情,分享的果切滴落清甜。有人仰卧草坪,目送纸鸢没入云端;有人循“小红书”攻略,独步探幽,以
2025-04-01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曲俞睿课题组在低损耗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发表综述文章和新成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曲俞睿课题组在低损耗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光学期刊《光学和光子学的进展》(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及《先进光子学通讯》(Advanced Photonics Nexus)。01低损耗等离激元:碱金属技术助力光子学新突破等离激元技术作为光子学的重要分支,在光计算、计算成像和光学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以光计算为例,传统的光学计算硬件受衍射极限影响,难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光场调控。等离激元通过局域电磁场增强,使计算元件尺寸大幅缩小,可实现纳米级计算单元,但高损耗是其应用的主要瓶颈。题为《基于碱金属的低损耗等离激元:从基础到应用》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碱金属在等离激元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降低损耗方面的独特优势及潜在应用价值。文章指出,碱金属(如锂、钠和钾)相较于传统贵金属,具有更低的等离激元损耗和更优的光学性质,能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实现更高效的光子操控。这使得碱金属成为新一代低损耗等离激元材料的有力竞争者。此外,文章还详细探讨了碱金属等离激元在超表面、光计算和传感等领域的前沿进展。未
2025-03-28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4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06
跳转到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在低温光子互联领域取得进展
在量子计算领域,量子处理器与探测器需要在亚毫开尔文(~mK)的极低温环境下运行,以抑制包括热噪声在内的各种扰动因素引起的退相干效应。作为当前光子集成技术的标杆,硅基绝缘体(SOI)平台基于成熟的CMOS工艺,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光子集成平台,已实现单芯片超10⁵规模的光子元件集成,并展现与超导电路的兼容潜力。然而,针对低温量子系统的硅基调控技术仍存在显著挑战:传统热光调制因引入较大的热负载而不适用于低温场景;基于载流子效应的电光方案则面临极低温载流子冻结导致的调制效率崩塌。这一困境亟需探索能突破当前硅基片上调控限制的新机制。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邹毅团队、吴涛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小川团队合作,在硅基低温光子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将压电材料氮化铝(AlN)集成到硅基绝缘体(SOI)平台上,利用AlN的特殊振动特性,成功开发出低温兼容的光调控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Acousto-Optic Modulation on Silicon-Aluminum Nitride Hybrid-Integrated Platform for Cryogenic Applica
2025-04-23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杨恒昭课题组在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领域取得新成果
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和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长远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化和退化,导致其性能下降、安全风险升高。因此,精确估计并精准预测其健康状态(SOH)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同时,如何在锂离子电池退化的早期阶段精准预测其寿命,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的老化和退化机制十分复杂,且在早期阶段缺乏明显的退化特征,目前的健康状态估计和早期寿命预测算法仍存在精度较低、泛化能力较差等问题。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杨恒昭教授课题组(储能实验室)在锂离子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上海科技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发表于电源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杨恒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循环组合容量曲线的电池超早期寿命预测框架。该框架使用从电池运行超早期阶段(第一或第二个充放电循环)的单循环数据中提取的组合
2025-04-11
新闻
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设备介绍和共享系统使用培训
各位老师、同学好,为了促进科研平台设备共享、规范使用,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拟于2025年4月15日(周二)13:30-14:30在1A200介绍平台设备和共享系统的使用。本次介绍将包含:1. 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仪器介绍2. Eshare共享系统使用介绍3. 共享设备评价维度及使用注意事项计算机与通信学科平台是以计算机科学、通信、机器人、系统安全为重点研究领域的综合学科平台,主要服务于信息学院四个研究中心: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Visual Data IntelligenceCenter -VDI Center)、智能网络中心(Network Intelligence Center -NICE Center)、自动化与机器人中心(ShanghaiTech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Center-STAR Center)和系统与安全中心(Systems and Security Center - SSC Center)。平台拥有高精度运动捕捉系统、光场采集系统、灵巧手系统、MIMO通信测试系统、脑电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机器人系统、无人机系统、精密加工机
2025-04-10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蔡夕然课题组提出基于隐式神经表达的超声CT成像新方法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夕然课题组(智能超声成像和治疗实验室)和虞晶怡课题组、张玉瑶课题组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隐式神经表达和弯曲射线追迹模型的超声CT成像方法(BentRay-NeRF)。该方法更好地克服了弯曲射线追迹超声断层声速图像重建的病态问题,可显著提高系统性噪声影响下的声速图像重建质量和鲁棒性,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图像。此项工作以“BentRay-NeRF: Bent ray neural radiance fields for robust speed-of-sound imaging in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为题在线发表于超声领域国际期刊《IEEE超声学、铁电体技术与频率控制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超声CT声速成像主要通过反演声传播物理模型重建图像,该反演问题高度病态(ill-posed),求解对噪声高度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导致重建结果不稳定。传统优化方法(如高斯-牛顿法)所重建的声速图像
2025-04-10
新闻
上海科技大学“单像素p-graded-n结微型光谱仪”技术荣获2024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虞晶怡、陈佰乐团队的成果“单像素p-graded-n结微型光谱仪”荣获2024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提名奖。该研究在超微型光谱仪的技术路线和光谱测量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方案。相关论文以“Single-pixel P-graded-N junction spectrometers”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图1:单像素p-graded-n 结光谱仪荣获 2024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光谱仪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重要的分析工具,然而,传统光谱仪通常依赖光栅或迈克尔逊干涉等光学分光元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难以满足便携化和集成化应用的需求。在食品安全检测、医疗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市场对高性能、小型化的光谱仪需求迫切,但现有技术难以在设备尺寸、制造成本、功耗及鲁棒性之间取得平衡。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首次提出了p-graded-n结单像素光谱仪的新型技术路线,突破了传统光谱仪依赖多通道分光的
2025-04-07
新闻
沪上高校共谋电力电子教育创新:课程联盟第三次会议在上科大成功举办
2025年3月30日,上海市高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联盟第三次会议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沪上知名高校的电力电子领域专家学者,联合芒果教育、固纬电子等业界代表,通过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赛事交流等多元形式,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电力电子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聚焦课程建设 共绘育人蓝图会议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主任刘宇教授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王勇教授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系统回顾了联盟在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沪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与教学论坛环节,我校傅旻帆教授介绍了上科大的办学特色,结合其B站百万流量教育Up主的实践经验,生动阐释新媒体时代课程建设的流量密码;王勇教授以教材编写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课程案例,深度剖析教材建设与现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的盲点与痛点;上海大学杨影教授通过系统性解读《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材修订思路及教学范式创新路径,生动演绎了经典课程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深化产教融合 激发创新动能会
2025-04-03
新闻
江畔春深,花影如诗——信息学子滨江踏青记
科研暂歇,诗意向春行2025年3月23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团总支以数字解码春天为主题,组织46名硕博研究生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趣踏青活动。晨光启程:游戏为序,春意作章- HELLO SPRING -熹微晨光中,学子们自东门启程。车行江畔,远眺天际线外层云叠染,近观道旁早樱如云似雪,未至园中,春意已悄然沁入心扉。一起趣野吧!甫一入园,“草地时光”以游戏为媒,唤醒沉睡的恣意。数字抱团——指令声落,人影倏动,或三五结伴,或疾呼寻盟。淘汰赛间,紧张与欢笑交织,胜负终抵不过同窗相视一笑的默契。飞盘竞技更显少年意气,银盘凌空如燕,身影腾跃似风,力与美的弧线划破碧空,引得草坪回响阵阵喝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而风筝与桌游则添几分闲适——彩鸢扶摇,与流云竞舞;方寸棋局间,落子声与春风私语。一动一静,恰似科研生涯的辩证:严谨逻辑中亦需灵光一现,伏案深耕时不忘抬眼望天。野餐漫话:光影为宴,自然成诗- HELLO SPRING -午时,春光愈盛。学子们择荫而憩,野餐垫上琳琅满目:翠绿的青团裹着烟火温情,分享的果切滴落清甜。有人仰卧草坪,目送纸鸢没入云端;有人循“小红书”攻略,独步探幽,以
2025-04-01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曲俞睿课题组在低损耗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发表综述文章和新成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曲俞睿课题组在低损耗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光学期刊《光学和光子学的进展》(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及《先进光子学通讯》(Advanced Photonics Nexus)。01低损耗等离激元:碱金属技术助力光子学新突破等离激元技术作为光子学的重要分支,在光计算、计算成像和光学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以光计算为例,传统的光学计算硬件受衍射极限影响,难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光场调控。等离激元通过局域电磁场增强,使计算元件尺寸大幅缩小,可实现纳米级计算单元,但高损耗是其应用的主要瓶颈。题为《基于碱金属的低损耗等离激元:从基础到应用》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碱金属在等离激元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降低损耗方面的独特优势及潜在应用价值。文章指出,碱金属(如锂、钠和钾)相较于传统贵金属,具有更低的等离激元损耗和更优的光学性质,能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实现更高效的光子操控。这使得碱金属成为新一代低损耗等离激元材料的有力竞争者。此外,文章还详细探讨了碱金属等离激元在超表面、光计算和传感等领域的前沿进展。未
2025-03-28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4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0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