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至4月3日,我作为信息学院后摩尔中心陈佰乐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第50届国际光纤通信会议(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25),并在会议以第一作者身份展示了课题组近期在超高速光电探测器方向的研究成果:“Ultrafast Waveguide MUTC Photodiode Targeting Over 200 GBaud Applications at 1310 nm and 1550 nm” 。
该工作专注于高速光互连系统(200 Gbaud+)的应用需求,展示了一种适用于1310nm与1550nm双波段的波导型单载流子光电二极管(MUTC-PD)。同时满足下一代直调直检(IM/DD)和相干光接收等高速互联系统的带宽需求,并可提供高效的光电转换。在具体性能方面,器件在1550nm及1310nm波段分别实现 0.52 A/W及0.35 A/W的响应度,同时在-1 V偏压和3 mA光流条件下,测得3-dB带宽超 170 GHz。在160 GHz频点处可实现 0.77 dBm 输出功率,具备优异的线性与饱和性能。通过对电场分布、漂移区长度及载流子过冲效应的精准设计,器件在不牺牲带宽的前提下保障了高SNR与稳定性,显示出在数据中心短距通信与相干互连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在完成论文工作展示的基础上,我还积极参与了会议期间组织的多个技术分会和专题研讨,重点关注了数据中心光互连的技术路线、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场景及其产业需求,以及光载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报告,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高速光电器件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尤其是在满足低功耗、高带宽、高集成度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上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通过本次会议,我不仅面向国际前沿学术平台展示了课题组在超高速光芯片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切实提升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场合中的表达能力与专业交流素养。未来,我将进一步聚焦超高速光芯片的系统级设计与优化研究,探索其在片上太赫兹信号生成、数据中心光互连等关键应用场景中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