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陈佰乐课题组王鲁玉(博)2025年4月参加国际光纤通信会议(OFC 2025)并做汇报

发布时间:2025-05-21浏览次数:10

2025329日至43日,我作为信息学院后摩尔中心陈佰乐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第50届国际光纤通信会议(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25),并在会议以第一作者身份汇报了课题组近期在超高速光电探测器方向的研究成果:“230GHz MUTC Photodiodes Integrated on Thin-film Lithium Niobate”。该项研究被大会评选为Top-Scored Paper

该工作聚焦于在薄膜铌酸锂(Thin-film Lithium Niobate, TFLN)平台上实现高性能单载流子光电二极管(Modified Uni-Traveling Carrier Photodiode, MUTC-PD)的异质集成。相比传统体材料结构,我们提出采用超薄BCB中间层实现III-V材料与TFLN波导的高质量键合,并设计双匹配层结构以调节铌酸锂(n≈2.13)与InGaAs吸收层(n≈3.59)之间的有效折射率差,显著优化了光学模式耦合效率。器件结构紧凑,7微米有源区即可完成高效吸收,同时具备优异的频率响应性能。最终实测器件在1550nm下响应度达到0.51 A/W3-dB带宽达230GHz,刷新了TFLN平台光电探测器的带宽纪录。该项成果展示了TFLN波导平台在集成高速探测、调制与发射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构建下一代片上太赫兹光子引擎提供了关键支撑。

除论文汇报外,我还系统参与了会议期间的多个技术分会与专题讨论。重点关注了TFLN异质集成平台的发展趋势、高速探测器的应用、以及片上太赫兹系统等议题。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报告,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高速光电器件在通信系统中角色与性能需求的理解,也对自身研究工作的定位和后续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通过此次参会,我不仅在国际权威平台上展示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也锻炼了在高水平学术场合下的科研表达与技术交流能力。未来,我将围绕该类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展开更深入的系统级研究,致力于推动其在片上太赫兹源、光互连等方向的落地应用,持续拓展信息学院在高速光电子与片上系统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