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信息学院选课指导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10

信息学院选课指导


近期,在信息学院校友部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备受期待的EE与CS选课指导讲座成功举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 EE和CS选课指导讲座现场

01

EE选课指导

首先是EE选课指导讲座。 这场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加,三位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关于未来选课和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指导。


1



第一位嘉宾是来自智慧电气科学中心的杨恒昭教授。杨恒昭教授为学生深入解读了中国的双碳战略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他强调了电力电子、电机控制和电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人工智能在预测能源功率和电池状态方面的应用。


杨教授还介绍了智慧电气科学中心的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能量收集和智能电网,并强调了储能技术如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的重要性。他鼓励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并积极与教师沟通,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和确定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见解,强调了新能源技术在国家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思考。


2



紧接着是智能网络中心的吴幼龙教授。他针对学生的课程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他强调数学课程在网络中心研究方向中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多选修信息论、优化理论、图论等数学相关课程,因为这些数学理论是深入研究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同时,他也提到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选择网络数学、网络数据、网络连接和网络智能等专业课程。


吴教授还建议,对于偏向信号处理的学生,可以选择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对通信原理感兴趣的学生,更推荐通信原理和信息论等课程;而对于网络智能方向的学生,他建议除了数学课程外,还应选修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课程。他鼓励学生与中心的老师积极沟通,以便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准备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


3



来自后摩尔器件与集成系统中心邹毅教授详细介绍了后摩尔时代的教育和研究方向,强调了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从器件、电路到系统的多层次研究。在课程选择方面,他强调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如电磁学、电路基础、信号系统等,并提到了专业课程,包括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微电子工艺等。他还提到了实训类课程,如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最后,邹教授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人才培养图,展示了从基础到专业再到实践的课程分配,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提问环节


在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提出了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跨学科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学习、未来职业规划等。他们特别关注了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交叉领域的课程选择,以及在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出国深造问题。老师们耐心地一一作答,建议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并强调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对于出国深造的问题,老师们鼓励学生们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大环境的变化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在课程负担的问题上,老师们建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合理安排课程。


整个问答环节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们的问题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而老师们的见解和建议也为学生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随着最后一个问题的耐心解答,EE选课指导讲座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02

CS选课指导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CS选课指导讲座上。 此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位来自不同中心的优秀教授前来担任嘉宾。下面我们就逐一来回顾一下讲座中的精彩内容。


1



首先是智能网络(NICE)中心的邵子瑜教授。邵教授在方向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他推荐同学们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评估自己的兴趣和强项,提早做好规划。邵教授通过在线算法的优化过程,以及自己人生中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当年最好的选择,现在看可能并非最好,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保持敏感,知行一体。


随后邵教授介绍了与NICE中心相关的两个选课方向:计算数学方向和计算机通信方向,并为同学们推荐了强化学习的课程。最后邵教授梳理了NICE中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科研布局进行展望。


2



然后是视觉与数据智能(VDI)中心的李权教授。李教授介绍,与VDI中心相关的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视觉方向和数据科学方向,还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数学等方面的知识。随后他介绍了与VDI中心相关的选课方案,着重讲解了本科生科研的相关建议,他推荐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组参与科研,尊重自己的兴趣,尽可能争取投稿机会。李教授还展示了优秀的简历案例,为同学们的学业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


3



接下来是系统与安全(SSC)中心的殷树教授。殷教授介绍,SSC中心已连续获得全球超算奖前几名,拥有全国唯一用于计算的加速计算机,很多毕业研究生选择前往华为就业。SSC中心由于学术成果不易可视化展现,科研周期长,故而较为低调,因此殷教授建议同学们在选择SSC中心前,想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以及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应对抽象硬核的科研内容。选课方面,SSC中心主要涉及软件与系统方向,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课程,课程使用C和C++语言。由于课程普遍难度较大,殷教授推荐每学期修读1到2门这类硬核专业课,以保证学习质量。


4




最后是自动化与机器人(STAR)中心的白卫邦教授。白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酷炫的机器人运动视频,引发阵阵惊叹。STAR中心现致力于AI for Robotics,建设智能感知与人机协同实验室。白教授表示,机器人科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应注意拓宽认知和参与实践,专业课以外的课程上,矩阵理论和大学物理作为基础尤为重要。


提问环节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与教授嘉宾交流自己的疑惑与感悟,教授们倾囊相授,为同学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信息量爆炸而自己能力不足的困境。教授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鼓励和祝愿。殷树教授建议同学们保持心态平稳,多与书院老师和学院导师沟通,大一大二少修高难度课程,保证GPA基本达到心理预期,尝试入组读论文、参与讨论。邵子瑜教授建议多与教授联系,及时反馈学业问题,迅速建立先验,尝试参与多样的课程和风格各异的课题组,随后更新后验,每一步都扎实做好,尽力而为。白教授表示,应遵从自己的兴趣,选定适合自己的方向,培养强大的专注力和缜密的思维。


本次选课指导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选课信息,也为大家指明了学业规划的方向。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讲座,他们对选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