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 周平强:十年砥砺绽芳华,金秋科大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3-09-13浏览次数:657

Search……







十年

拾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是上海科技大学建校十周年

也是信息学院建院的十周年

十年,拾年

见证了成长的轨迹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恰逢建院十周年之际

我们邀请到部分教职工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让我们一起来听

他们和SIST的那些事


十年砥砺绽芳华,金秋科大映初心

图片

--By 周平强


图片



图片


结缘上科大

图片


2012年底,我正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导师课题组做博士后工作。在繁忙的科研之余,我也在积极寻找中国大陆的学术工作机会。此时,我遇到系里一位有科研合作的教授,他刚从中国出差回来,提及刚在ShanghaiTech University(中文名: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FIST,学校刚筹建,正在招聘教授。通过网上搜索,我发现,上科大是中科院参与筹建的大学,特色是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这些关键词吸引了我,我很快就提交了教职申请,并于2013年3月底参加了在中科院高研院组织的师资面试。在面试现场,求贤若渴的院校筹备领导、热情友好的工作人员、按照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标准组织的面试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面试评委还有来自于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大牌教授,我有幸与他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上科大的办学理念和愿景,比如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建设师资队伍、给年轻教授提供独立开展科研的平台和配套支持、开放合作,参考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模式,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名校的成果经验;服务中国社会转型发展需求,为上海/长三角地区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等,不仅被这些评委老师高度认可,也激发了我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积极投身参与建设上科大的热情。因此,在面试后不久,我就欣然接受了上科大的offer。


图片

2012年国际前沿信息科学技术研讨会” FIST 2012年12月9-13日


图片
在上科大参加现场师资面试 (2013年3月28日)


图片

喜迎第一届研究生、第一届本科生

图片


2013年7月1日,我正式入职上科大。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见证了信息学院的“草创期”。9月初,包括访问教授在内,学院全职教职工不到10人,我们一起迎接了第一届研究生(49人,与中科院联培)入学;全职教授、中科院特聘教授们积极投身教学,仅第一学期就开设了16门研究生专业课;院领导带队积极赴各高校做2014级研究生招生宣讲;全职教授全体参与师资招聘,积极给候选人们安利上科大;已入职教授们积极邀请国内外学者来学院做学术交流,为研究生们提供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教授们积极前往中学做首届(2014)本科生招生宣传,并参与开放日面试;2014年9月2日,迎接第一届本科生入学;那个学期,我还作为第一批书院导师,在张江校园提前竣工的本科生宿舍楼住了一周,并给学生们做学术分享。


第一届研究生由于数量少,所有同学共用岳阳路校区8号楼的一间办公室。他们团结互助,相处融洽。同学们更把自己视为学院的初创者,对学校充满热爱,除了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文体活动,还主动对外为学校/学院代言。在从零开始创建上科大品牌的过程中,师生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一届本科生非常有主见,他们顶着外界质疑的压力勇敢选报上科大,追求青春梦想;入校时,张江校区主体校园还没完工,同学们每天需要坐班车往返(工地区的)宿舍楼和海科路100号临时教学楼。除了硬件条件不完善,彼时的课程体系也不健全,但是同学们非常具有主人翁精神和包容心,他们爱好广泛,积极组建各种学生社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氛围非常活跃。



照片回顾

图片

教职工合影:2013年9月,迎接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时

照片回顾

图片

2013年9月,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报到(岳阳路8号楼临时校区)

照片回顾

图片

2013年11月8日,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Stephen Boyd来访,并作了以“凸优化:从实时嵌入到大规模分布”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照片回顾

图片

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在马拉松现场为创始院长丁峙老师加油助力

照片回顾

图片

2014年6月,我和中科院特聘教授钱骅在河南郑州做第一届本科招生动员

照片回顾

图片

2014年9月30日,第一届本科生暨第二届研究生开学典礼

照片回顾

图片

2014年9月30日,第一届本科生暨第二届研究生开学典礼

More

图片


课题组初建期

图片


我的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这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数学多学科交叉的领域。2013年我入职后组建课题组时,学校的科研条件还不完善,比如学校还没有订阅IEEE和ACM论文数据库,我需要请兄弟学校的朋友帮忙下载所需文献;EDA工具软件也需要从头开始采购,并配置使用环境;课题组内研究生都是新手,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学生日常在科研中遇到问题时缺乏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指导;学院/学校内没有相近领域的课题组,无法在校内找到合作者,只能与外部的教授同行合作等。随着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实验室也在多次调整搬迁后不断完善。


虽然起步时条件不完善,但是学校提供了充足的启动经费,让我有时间专心做感兴趣的研究。同时,我也一直坚持手把手地指导研究生做科研,从阅读文献,讨论idea,到搭建实验环境,设计和完成实验过程,直至撰写论文并准备被接收论文的会议演讲等。此外,我还带领研究生同学们指导本科生做科创项目。同时我还积极与校外学者开展科研合作,并特别重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图片
2014年6月,课题组合影。第一届研究生:高薇、刘晓晨、廖凯,访问生孙树朋(卡内基梅隆大学)、商德佳(武汉大学)、夏以恒(华东师范大学)


图片

2015年7月,我和研究生刘晓晨一起,指导大一本科生做暑研课题

图片


参加BeSTECH项目

图片


上科大从建校起,就与多所国际一流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项目。我所在的信息学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了BeSTECH项目,每年上科大选派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前往伯克利,学习那边的专业课程,并与伯克利教授进行学术交流。2015年春,我和同事高盛华教授一起,参加了首届BeSTECH项目。在伯克利期间,我观摩并学习了伯克利电子与计算机系在电子(尤其是集成电路)方向的多门课程。回到上科大后,我先后把伯克利的课程内容引入到两门专业课 – 本科的《电路基础》和研究生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II》。在伯克利期间,我也有幸接触到集成电路领域的一些著名教授。因此,次年,我和学院几个同事筹办电子方向的高端国际会议SWEDCS 2016会议时,就邀请了伯克利的杰出讲座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胡正明来做大会开幕主旨演讲。


图片

通过BeSTECH项目引进的部分课程列表


图片

2015年春,访问伯克利

图片

2016年,SWEDCS 研讨会


图片

2016年,SWEDCS 研讨会嘉宾合影


图片


再出发

图片


到今年7月,我已入职上科大满十年。回顾过去,学院在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展迅速,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我的课题组已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团队,并与校内的多位同事一起合作,共同承担了一些科研攻关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欣慰在上科大这十年,见证了前6届本科毕业生、8届硕士毕业生和6届博士毕业生从信息学院毕业,奔向美好前程。我自己的课题组也已培养了20多名硕博毕业生,他们大部分都投身到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有少量同学选择继续在国内外名校深造。


回顾往昔,我很荣幸能与上科大共成长。这里不仅培养学生,也在培养青年教授。9月28日,上科大将迎来十周年校庆。祝愿在未来的十年里,上科大蒸蒸日上,再创佳绩。


图片

 2018年,第一届导师组毕业生合影


图片

2016年,第一届(与中科院联培)硕士毕业生合影


图片

2016年,毕业合影


【作者介绍】

周平强于2013年7月初全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信息学院常任副教授、研究员。目前担任信息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生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