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傅旻帆课题组在多负载无线充电领域取得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3-05-17浏览次数:2655

信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傅旻帆教授课题组两篇论文在电路与系统领域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II: Express Briefs上在线发表。研究针对多负载无线充电应用,提出了两类系统实践方案。

一.基于双频网络的可重构模块化无线充电系统

无线电能传输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具备更加安全、便利等特点,近年来在中小型智能消费电子领域取得广泛应用。面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产品,一个可重构的发射区域是十分有效的, 多发射线圈模块更是必不可少,但是相邻线圈间的交叉耦合会给系统的设计和特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发射线圈间的交叉耦合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有的一些方案大多是采用额外补偿的方案,需要额外添加电感或者电容,并且系统补偿状态和负载有关,不利于模块化设计。还有一些关于多频系统的研究,利用多频滤波网络实现不同频率功率的隔离和传能,但是这类研究多局限于特定的应用场合,不能直接应用于本研究的目标应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研究人员基于双频网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重构的发射模块。利用双频滤波特性,在维持系统原有特性情况下,很好的抑制相邻线圈间的交叉耦合问题。文章从理论分析到实验结果都很好地验证了这个方法。

该成果以Reconfigurable and Modular Wireless Charger Based on Dual-Band Design为题发表。信息学院2021级博士宁广栋为第一作者,傅旻帆教授为通讯作者,上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082957

1. 目标应用场景


2. 系统的滤波网络特性


二.基于中继模块的多负载无线充电系统

Qi标准下,使用标准线圈进行一对多无线充电具有较大的限制。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中插入中继模块,保证发射线圈和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较强耦合。研究人员根据应用开发了不同类型的中继模块,包括一个使用串联补偿的双线圈中继模块,一个使用高阶补偿的双线圈中继模块,以及使用高阶补偿的三线圈中继模块。采用统一的表达式分析不同系统的功率和效率特性,最终系统可实现同时为一个负载快速充电和四个负载慢速充电。

该成果以Multiple-Receive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Coil Power Relay Module为题发表。信息学院2021级硕士吉晓璇为第一作者,傅旻帆教授为通讯作者,上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077730

3. 基于中继模块的多负载无线充电系统


4. 试验平台及试验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