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毛奕婕与合作者在通信网络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综述类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发表了重要论文,对6G多址接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探讨。
针对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终端用户数目激增,用户间干扰限制移动网络性能提升这一瓶颈问题,该论文提出使用新型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RSMA)提升网络干扰管理能力和鲁棒性,增强用户服务质量、降低传输时延,并显著提升网络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用。该论文是第一篇探讨6G潜在无线空口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综述性论文,其对速率分拆多址接入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在无线通信研究社区引起了广泛关注。
基于多年的跟踪研究,作者从1G到5G所使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入手,分析了现有多址接入技术的适用场景及其面对6G无线通信新场景所存在的缺陷,进而引入了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技术。从信息论和通信理论角度,对速率分拆多址接入做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包括其通信模型、资源分配方式、物理层设计等。作者还进一步系统总结了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优劣势,分享了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新兴应用、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思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潜在的研究思路。
该论文题为“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Fundamentals, Survey,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毛奕婕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合作者还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Onur Dizdar和Bruno Clerckx教授(IEEE Fellow)、埃朗根-纽伦堡大学Robert Schober教授(IEEE Fellow)、奥尔堡大学Petar Popovski教授(IEEE Fellow)以及普林斯顿大学H. Vincent Poor教授(IEEE Life Fellow)。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9831440
图1:速率分拆多址接入发射机通用模型
图2: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接收机通用模型
图3:不同多址接入方案的吞吐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