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忆 | 吴昊一:在上科大收获照亮人生的真挚情谊

发布时间:2022-06-03浏览次数:15901


图片

个人简要介绍




吴昊一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高中毕业学校: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毕业去向:

保研上科大


获奖:

Stanford Lagunita Statement of Accomplishment系列证书;社会实践、产业实践优秀个人;信息学院优秀助教称号;2018-2019年度三好学生;ISC21国际超算大赛 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



  一  

“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上你的第一志愿。协议一式三份,所以这三份都需要签。”屠老师一边从文件夹中取出三份协议书,一边对我说。

正值高考结束的三伏天,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在宾馆,我在父母的陪同下来签署上科大的提前录取协议。巧合的是,负责常州地区招生的屠可伟老师,高中母校也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算下来,我们也是校友了。

“只有一个志愿吗?”我看着协议书,感到不解。

“对。上科大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意愿与选择,所以会满足每一位同学的第一志愿。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觉得最合适的专业。”屠老师解释道。

我犯了难。说实话,长到成年,读了最好的初中,又读了最好的高中,仿佛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还没有什么事是需要我自己来做决定。听说上科大建校初即有生命、物质、信息三大学院,而我对生物、物理、计算机专业都挺感兴趣,而且生物、物理都在全国学科竞赛拿了奖,倒是计算机学了一段时间,半途而废了。

“那就计算机专业吧。”

我随着父母走出了宾馆。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一念之间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未来的四年乃至整个研究生涯。

图片


  二  

“唉,后天就要考试了。”我漫无目的地翻着数学分析的笔记,随口道。

“你今天已经说了第五遍了,昊一。”室友提醒我。

可能是受高中学习模式的影响,也可能是暑假两三个月没学习了,我有些考前焦虑症。开学才一个多月,数学分析就要第一次期中考试了。这是信息学院必修课,需要修学5学分的《数学分析》,都是些七绕八弯的证明,比隔壁高等数学可难多了。考试就那么几十分钟,却在总成绩的占比很大。平时写作业对着课本瞎糊弄,到了考前平时欠的债都得还回去,该背该记的一个也少不了。

“助教都说了,考试不会太难的。你题都刷完了,我还没做呢,你慌什么。”

“要是我做助教,我肯定也会这么说,毕竟助教不用考试啊。”

“你这是要去哪?”

“图书馆。今天晚上再把笔记看一遍,明天把错题再做一遍,然后就去考试了。”我背上书包向图书馆走去。


  三  

夏天又到了。刚考完春学期的期末考试,闲来无事,我也不知哪儿找来了伯克利(Berkeley)的人工智能在线网课,感觉挺有意思。听到一半,忽然收到一封邮件,是暑学期《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DT)课程组队的邀请函。

我自然很乐意。一位同学提出想创建一个翻译国外大学公开课及科普短视频的公益社团,并作为DT课的项目。老师们都很认可,便同意了。参与的有来自三个学院的学生,且每个学院的绩点第一名的同学都在。

不过开了几次会,我们也没达成共识:有同学觉得我们每周每人分些任务下去翻译视频就行,有同学觉得我们要先解决版权问题。当时我提出不如做一个搬运和翻译的社区,每个同学既能看视频,也能贡献自己的翻译。

要能够做成社区,首先得有自己的网站。于是我就开始学习网页制作,正好在上伯克利的人工智能课,也是个网课资源开放平台,我就先学着它的样子照着做了那么一点儿。

后来大家争论来争论去,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暑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暑假里大家各自回家,社团的事便没了下文。现在想来,我们都没掌握团队合作的要领。大学之前,我从没系统地接受过关于如何参与团队合作的训练,也从来都是单打独斗,只要成绩好就行。但上科大一上来就给我上了一课,学习、科研乃至人生的道路上,从来不是单打独斗。

社团没建成,照猫画虎写的网站成了这一阶段唯一的收获。我想了想,给它起了个名字,叫iTechX。前边是ShanghaiTech的简称,后边的话,几乎所有课程资源开发平台都用X结尾,那我就也加上吧。

图片

iTechX logo


  四  

“你为什么想来做NLP(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子方向)方向呢?”屠老师坐在我面前,忽然问道。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从上了伯克利的人工智能课接触了AI,我便对AI领域充满了兴趣。上科大的科研资源非常丰富,机会也很多。几学期以来,我在逻辑、决策、系统方向都有涉足,并且有老师表示愿意接受我作为研究生。可我总也放不下NLP。有人跟我说,NLP的水很深。可就是有种感觉,如果我不来试试的话,我也许会后悔的。

“我也不知道。”我如实答道。

我走出了屠老师的办公室。屠可伟老师是我们学院唯一研究重心着力于NLP方向的教授,我自此开始了我的NLP之旅。


  五  

“唉,又要考试了……”我一回到宿舍,室友就跟我说。

“这句话你今天已经说了五遍了。”我提醒他。

大三下学期了,我跟室友都在一边准备保研的事,一边应付平时的课业,另外还在实验室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临近保研,大家都希望在最后一段时间拿到个好成绩。

“我不光要考试,还得出卷子呢。”我这学期做了离散数学的助教。

“出卷子总比准备考试简单吧?”

“不尽然。要出道题,非得把课上教的弄得滚瓜烂熟不可,还得琢磨个具体的例子,而且得照顾大家的水平,不宜太难。”这是大实话。出题跟做题大不一样。我觉得要做好一个助教,倒不是看他出的题难不难,而是看同学们学得好不好。“所以考试大部分题其实都很基础。”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还是紧张啊。晚上都没睡好。”

我想了想,“我以前考试前也挺紧张,晚上也睡不着觉。就是现在也会紧张。但我觉得考前有点紧张没什么不好的。其实,考试前就算真的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考试精神仍然可以很好的。这么一想,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六  

“助教,这道题该怎么做?”“助教,你有以前的作业和考卷吗?”“助教……”

做了离散数学的助教,同学们的问题很多,QQ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好些问题,其实以前都有解答;往年的课程资源,我其实也都保存着。我想起了之前练手写的课程资源共享网站。

我在iTechX上张罗了个新页面,用来记录这个学期的课程资源;又添了个链接到往年离散数学的课程资源上。这么一来,同学们取用资源就方便多了。当时没想到,随手写的网站后来还真能派上用场。

很快,同学们都用上了iTechX。我把自己讲的习题课,也传到网站上,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有同学说,iTechX对他离散数学的学习帮助很大。我感到很高兴——比拿了优秀学生或是比赛得了奖更高兴。能给别人做点什么,能帮上别的同学什么忙,再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了。

图片







图片

离散数学习题课录像截图


  七  

“恭喜啊!”我刚走进实验室,师兄便向我祝贺道。

前不久AAAI会议公布录取结果,我暑假在屠可伟老师的课题组参与的项目中稿了。尽管没能贡献多少工作,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第一篇我的名字出现在作者中的paper啊。

“听说你跟老板都是常州人?”

“是啊。我跟屠老师还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呢。”

“那巧了啊。算下来,你们还是校友呢。”

“是啊。当时我刚来上科大,录取协议也是跟屠老师签的。一转眼都过去三年多了,没想到三年后还能够留在他的实验室做研究生。”


 八  

入秋了。天气慢慢凉了下来。

保研已经结束了。志愿都确认了,该走的流程也都走完了。

“听说上科大研究生可以选室友。两人一间。”我室友跟我说。

“那挺好啊。”

“那,我们明年还做室友不?”

“哈哈,没问题。”


  九  

又是一转眼。本科的最后一年也接近尾声了。

故事快写完了。我想。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看起来好像都是巧合。如果我没去写个网页练手,就没有iTechX;如果我没有找屠老师做NLP,我也就不会做NLP的研究;如果我在一开始没有选计算机专业,那我也就不会在计算机方向做这么多有意思的工作;如果我高考结束时,没有选择来上科大,那这些故事便都不会发生了。我多半是在某个C7高校,学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整天为了考试和绩点团团转,考前还是一样的焦虑,最后研究生不管方向如何,找个理想的高校,便又是几年过去了。

还有件事我还没拿定主意。离散数学结课后,我便一直维护着iTechX,每学期添一些学过的课。要做研究生了,我担心以后照顾iTechX的时间不多了。想来想去,我决定去为iTechX招募一些成员,一起维护这个网站。

“有同学愿意参与iTechX维护吗?我想找几位同学一起维护一下iTechX。首页见i-techx.github.io。如有意愿直接联系我就行。”

公告发了出去。我坐在电脑前,等啊,等啊。

有位同学来找我了,说愿意来帮帮忙。过了一会,又有位同学来了,又有一位,又一位。

有同学跟我说,iTechX简直是她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必备。我忽然觉得,自己花费的这么多时间,都是值得的。

iTechX现在也是个小团队了。

图片

ISC超算大赛合影


导师寄语


吴昊一同学各方面的表现都让人惊叹。他的学习成绩持续排名年级第一;大二时就选修了我开设的主要面向大三学生的人工智能课,在136位同学中排名第一,并且领先第二名一大截。他担任了多门课程(包括我两个学期的人工智能课)的助教,工作格外认真负责,因此两次获得学院优秀助教称号,并且多名学生在期末评教留言中特别称赞了他。过去一年时间里,他加入我的研究组参与科研,合作发表了顶会论文一篇,并独自承担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做出了一系列亮眼的进展。非常期待吴昊一同学在接下来读研期间做出更让人惊叹的成就。


信息学院副教授

屠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