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探索科学背后的伦理观——《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伦理与道德》顺利结课

发布时间:2021-05-21浏览次数:267

5月1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考试”在上海科技大学创管学院大厅举行。13个学生小组以当前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科学技术为切入点,结合技术发展的初衷、现状、前景及技术错误使用有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选题涉及了生物识别系统的隐患思考、AI智能法官辅助判案的伦理问题研究、影像处理技术全民化发展下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等各类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校领导、部分院所领导及师生到场观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技术、区块链、机器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速度融入人类社会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和日常生活。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从观念和道德层面上规范人们合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保障人类切身利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在上科大有这样一门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及态度,从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倾向性出发,探讨信息科学技术对人个体、群体以及整体社会的长短期影响。为实现立德树人育人使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进行探索尝试。这就是信息学院和创管学院共同开设的本研一体学科交叉课程——《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伦理与道德》。

经历2020年的首次探索尝试,第二次开设的这门专业选修课有哪些创新和改变?

全新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由创管学院态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杨丽凤教授和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主导,创管学院院长方汉明教授和信息学院教授团队共同讲授。课程不仅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科学科技与社会伦理的有机融合,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边授课边讨论的教学方式鼓励交流,激发思考。授课教师采取视频展示、实验室现场授课等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前沿科技。同学们则需要围绕相应技术向教师提出三个伦理问题,由师生共同探讨。课堂上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整体表现纳入课程成绩,这也促进同学们学会多方面思考并勇于表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当前前沿的信息技术中的伦理规范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形成科学伦理观念,自觉地将伦理规范融入未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创业。

课堂讨论


课程综合项目和结课路演展示成绩占比四成

这门课程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提前布置阅读材料,每堂课会随机抽部分同学进行随堂小测验。同时课上会针对教学主题提供若干话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将通过课堂口头陈述、书面报告等形式对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促进学生自学和思考。同学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综合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会以路演的形式进行展示,路演成绩占到了总成绩的40%。


路演合影


结课路演展示学习效果

在路演现场,同学们展示了精心准备的项目海报、视频和图像资料,供观摩者参观。通过课题展演、现场解说以及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现场听众对于伦理道德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思考,扩宽了设计者的研究思路,为他们后续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聚焦AI智能法官辅助判案的伦理问题,同学们研究分析了在实际使用中AI智能辅助判案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对于AI使用的边界、何为有道德的AI等话题的认识,与现场观摩的师生们交流分享。  

结合当下实际需求和使用经历,同学们以”Sci-Hub“这一全球最大的免费学术论文下载网站为切入点,展开了针对”如何在版权保护与‘学术无边界’之间进行权衡?“的新思考。小组同学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他们对于使用者、出版商以及Sci-Hub网站三方的一个解决方案。

这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受到学生好评。正如同学们的授课反馈,这门课程为学生带来的是看待问题辩证视角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投身于科技创新的同时,时刻关注技术潜在的风险,让科学技术发展真正要给人们带来幸福感。


党委副书记吴强现场观摩路演活动


路演花絮


自建校以来,上海科技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矢志践行“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育人理念,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因材施教,因课制宜,专业教学与课程育人互相融合,基础理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深度结合,为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