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忆|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发布时间:2020-06-15浏览次数:1694

秦琦

信息学院2016级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生

高中母校:天津市耀华中学

兴趣爱好:CTF,电影,电子游戏

毕业去向:上海科技大学本校保研



 在校荣誉  


2016年优秀奖学金

2019年优秀学生

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Do what is easy and your life will be hard, do what is hard and your life will become easy. -Les Brown

四年前的暑假,我参加了上海科技大学组织的校园开放日并毅然选择了这里;四年后的今天,毕业典礼已近在眼前。有的人选择将自己的爱好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不让生活的不易消磨这份喜欢,而我选择让自己的爱好陪伴自己度过生命的一分一秒。因为喜欢,所以这四年的校园时光都有趣而充实。

这四年中,我自觉自己不是一个兢兢业业于GPA的“乖学生”。在我看来,GPA固然重要,但总有一些比GPA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热爱网络安全比赛,而上科大就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我可以为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研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做出有价值的可落地的信息安全科研成果而努力。


Geekpie×CTF,尽情遨游的海洋



在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GeekPie学生社团并成为其中的核心成员,社团中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在大一时,我和赵希亭、周杨、吕文涛等几位学长一起参加了360举办的HackPWN汽车破解大赛,我们的King团队因为仅用了两分钟就成功劫持汽车仪表盘而名噪一时。正是这次比赛经历激发了我对汽车安全的兴趣,也对我此后的科研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高中时我就参加过许多次CTF大赛,进入上科大后我联合社团中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尝试在校内举办CTF比赛,培养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并积极参加各类大型的网络安全相关的比赛。经过一次次的参赛经验积累,最终我们的Geekpie团队在2018年“骇极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

此外,我也多次代表腾讯和Nu1L战队、联合众多有着相同兴趣的的同学和同事参加国内外网络安全赛事,获得了日本东京CODE BLUE CTF全球第九名、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赛冠军、护网杯2019年网络安全攻防赛冠军、第五届XCTF国际网络攻防联赛总决赛冠军等。


秦琦在XCTF比赛现场


部分比赛参赛证


因为经常要赶赴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上课考勤必然会受到影响。上科大这所开放又包容的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只要能完成课业的前提下,考勤制度也允许有一定的灵活度,因此我也才有机会全身心的去竞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在上科大,所以我能活出自我。


实习×科研,我的学以致用



在大一暑假,我遇到了我的“Mr. Right”。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加入了腾讯科恩实验室,从事汽车安全相关的研究实习,这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汽车安全的兴趣。此后每年暑假,我都会加入腾讯,和同事们的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自己信息安全相关的实践能力。大三的时候,leader还组织我们一起阅读论文,尝试运用AI技术辅助逆向。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学校对我们培养的用心之处。得益于学校在课程培养中为我们设计的编程基础课程和教授们提出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要求,我能快速地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转化。这种快速学习的能力将令我终生受益。


秦琦与腾讯同事在西雅图 (左二)


在腾讯的实习经历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大三时我选择加入了宋富教授的课题组。我们每周会聚在一起分享信息安全相关的论文、学习软件分析相关的课程,这样的分享与交流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对安全相关的尖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科研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专业×通识,丰富又硬核的课程设计



在上科大,专业课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存在。大部分专业课为全英文授课,课程设置参考国际一流高校,作业以Project和Coding assignment为主。那些棘手的作业题总让人“恨之入骨”,而在修完整门课后又不得不感慨收获颇丰。

大一的第一门专业课是《计算机编程》。在这门课上我们没有学习传统的C/C++,而是学习了Python和Rust。Python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由于其语法较为简单,可以帮助没有编程经验的同学更快的入门;Rust则是一门相对小众的新语言,在当时更是使用者很少,但通过Rust的学习,我们逐渐理解了这门语言的设计理念,从而可以写出运行速度快且安全的代码。

大一下我又挑战自己,选了《编译原理》。大学的学习从不只是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在这门课上,宋富教授让我们结合LLVM了解现实中编译器的设计,并使用flex、bison等工具从零实现了一门用于教学的语言的编译器。

到了大三大四,专业课的选择就更加丰富。我们在《人工智能》课上写过以吃豆人游戏为主题的编程作业,也在期末Project中实现过基于DQN的星际争霸II AI。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上用音频线和声音信号从物理层开始从零实现一个完整的网络栈,自主设计数据包结构、阻塞控制等细节,一步一步最终成功实现了这个系统。

除了专业课外,学校开放的不少通识课程也我印象深刻。比如《Unity游戏创作》,学校请到了来自Ubisoft Entertainment的高级UI工程师Brain Cox手把手的教我们在课上完成一个个Demo,进而熟悉Unity的相关操作与机制。在四次要求各不相同的游戏创作作业中,我们将学习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操作设计中,在通宵“爆肝”的同时,也了解了游戏开发的流程和相关技术。

由于有着较为丰富的Python编程经验,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担任信息技术导论或是编译原理的助教。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也能让我对Python和编译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外,因为发现现有的开源Online Judge系统不够灵活,我还自己主动开发了一套基于GitLab的Online Judge系统,在授课教师的支持下,我的系统运用到了编译原理、信息科技导论两门课程中。在具体的运行环境中,我不断地根据同学们和其他TA的反馈对系统进行迭代开发,逐渐地将这个系统改进为一个相当安全、稳定、可靠的评测系统。


Online Judge系统运行截图


未来的选择



因为经常在全国各地甚至出国参加比赛,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在和信院的一些教授、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深入交流后,我决定留在本校宋富教授课题组继续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我希望我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中,践行学校“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