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本科期间参与了上科大的多个海外交流项目,开拓了视野,坚定了出国读博的梦想;他在硕士期间接受了丰富独立的科研训练,历经各种曲折,寻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他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梦成功,斩获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博士项目offer;他就是信院2014级首届毕业生,优秀校友—胡海旻。
胡海旻
教育经历
上科大信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2014级本科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优化控制,机器学习,机器人
校友现状
博士申请结果:
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 (Princeton EE), PhD Fellowship全奖(最终去向)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 (MIT AeroAstro), PhD全奖;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与系统工程 (UPenn ESE), PhD Fellowship全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 (ETH Zürich ME-IDSC), PhD全奖;牛津大学工程科学 (Oxford Engineering Science), PhD录取
图1. 上科大毕业留影
我从很早开始就有了要出国读博士的想法,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科时在上科大参加的多个海外交流项目。从古朴而美丽的芝加哥大学,到历史悠久的帕多瓦大学,再到学术巨星荟萃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学校就读时,我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我坚定了一个想法:既然要花几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那就必须要在自己喜欢的大学读。
图2. 2017年在帕多瓦大学暑研时留影
得益于上科大全英文的授课模式和丰富多样的科研训练,许多上科大的本科毕业生会倾向于毕业直博。我在大四时也尝试申请多个博士项目。然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我意识到先去攻读硕士,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遇”,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这里我说的“条件”包括了科研经历(发表文章,参与项目等),领域内知名教授的推荐信以及本科(与研究生)的绩点;“机遇”包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博士导师,合适而资金充足的科研项目等。一个成功的博士申请,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我本科毕业申请不理想就归咎于平常的绩点、不够丰富的科研经历,以及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博士导师。所以,硕士阶段的学习就提供了补齐这些短板的绝佳机会,给了冲击名校博士项目一种可能。
图3. 201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研究报告
硕士的两年是转瞬即逝的,再考虑到申请季大约开始于入学次年的十月,所以实际能够提升个人能力的时间是从入学开始的一年半不到。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所突破,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及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依稀记得大四行将前往伯克利进行交流学习之际,我向多位老师请教了经验。龚晋慷教授告诉我:“在美国,所有的机会都是要自己去争取的”;黄俊老师告诉我:“情绪管理和时间管理,只要有这两样就够了”。现在看来,这两句告诫的确是一段成功的海外学习的关键。
在抵达宾大的那个暑假,我就联系了两位心仪的硕士导师 (Prof. George Pappas和Prof. Manfred Morari) 。很幸运的是,他们虽然已是业内有名的大咖,但对我的研究非常支持,时常与我讨论科研方向的选择。
最后我确定的课题是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这是一个与我本科背景强相关的项目,因此我得以快速理解相关文献并着手设计算法,顺利地于次年发表了论文。这一进展犹如一剂强心针,让我对接下来的博士申请更加有了信心。
当然,求学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有时会因为没有新思路或者犯错而感到焦虑,这时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合理分配时间。例如,在科研没有进展时,可以去查阅别人新发表的论文来寻找灵感,或是去参加系里的研讨会 (seminar) ,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探讨新想法。
此外,劳逸结合也是研究生生活的重要一环。在实验室呆了好几天,不妨周末与朋友们外出觅食,驾车郊游,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缓解压力与疲劳。
图4. 2019年在美国控制大会上作报告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申请到了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高校的全奖博士项目,现在想想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6年前是上科大给我开启了一扇世界化的大门,让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激发了我的研究热情,让我现在能够在世界一流的学府尽情求索。
正是因为那颗不愿沉沦的初心,才有了逐梦成功的柳暗花明。希望所有立志成才的上科大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度过一段不悔的青春!
图5. 宾夕法尼亚大学George Pappas课题组合影
来源|胡海旻
整编|刘嘉 徐钟灵
排版|董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