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T
与潮流争高
与时光赛跑
耐心耕耘心田
播种梦想的希望和勇气
2023年
经自愿申请、学院初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选
19位信息学子脱颖而出
获评上海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及上海市奖学金
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有4位
今天我们邀请到陈光科同学,让我们听听他都有哪些经验分享。
采访人简介
国家奖学金
SIST
陈光科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导师:宋富
本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科研成果:
围绕可信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安全及隐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IGC) 治理进行科研。共发表11篇期刊/会议论文(10篇CCF-A收录、1篇CCF-B收录),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CF-A类论文5篇,3篇在信息安全领域四大旗舰会议中三大会议IEEE S&P 2021(发表文章引用高达180次), USENIX Security 2023和NDSS 2024发表,2篇在信息安全旗舰期刊IEEE TDSC上发表。已完成两项授权专利(学生第一完成人),另有三项实审/公开/受理专利,作为第一学生参与者、主要完成人完成一项蚂蚁集团学术科研项目C类。
INTERVIEW
采访 / 问答
问
是什么原因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答
最主要的原因是热爱科研,享受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未来计划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而在当下,博士学位是科研岗位的敲门砖。
问
你认为正在进行的研究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答
我的研究方向是可信人工智能,目的包括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与人类社会规范的一致性以及缓解甚至是阻止人工智能被滥用造成的潜在危害。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同时,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增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人工智能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问
你认为发表一篇好的科研论文,除了掌握学科知识,还应具备什么综合素质?
答
以下能力对产出高质量科研论文必不可少:(1)前沿的科研视野,即知晓学界及业界亟待解决的热点或关键问题,这会影响到选题的新颖性和研究工作的novelty。这一点做好了,只要方法、实验和论文写作方面不太拉跨,高质量科研论文基本都是能保证的;(2)学术合作的能力,即能与其他合作者开展高效沟通,针对性吸取他们各方面的建议。合作者往往能在我们忽视的地方做出重要补充,甚至我们自己纠结了很久的点,和合作者沟通后便能迎刃而解。(3)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虽然合作者能做出补充,但是高质量论文还是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选题、方法形成、实验设置、论文撰写等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问
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你是如何来舒缓压力的?
答
主要有两种方式,方式一是在B站观看历史类和时事类视频和纪录片,暂停一下长时间运转的工科思维,方式二是抽时间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健身的汗水带来的成就感能有效舒缓科研上的压力。
问
在接触一个新课题时,您认为最应该从哪里下手,要做好什么准备?
答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最应该从文献调研开始,必须要对课题涉及领域的已有工作有清晰和系统的认知,这不仅能避免重复性工作,有助于明确自己研究工作的独特贡献,还有助于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丰富自己的研究工作。
问
您的未来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或者说自己有着怎么样的理想?
答
从本科开始,我的未来职业规划一直都是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到高校任职教师,目前也在往这个方向求职中。我的理想是在学术科研和教书育人这个热爱的岗位上取得自己满意的成就。
人物专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奖获得者光芒背后的努力、坚持和拼搏。
未来的路上,会有困难、有挫折,但是坚持终会有收获。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努力拼搏,书写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