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忆 | 乙立晖:照亮我前行道路的教授们

Release Time:2022-07-06Number of visits:18002



图片

个人简要介绍




乙立晖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高中毕业学校:

山东省实验中学


个人经历:

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曾担任《电路基础》、《电磁学》、《通信原理》等课程助教,获“优秀助教”荣誉称号;

2019-2020年三好学生;

2018-2019年优秀学生;


已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电力系统领域知名会议IEEE PESGM发表论文一篇;

以第一、二作者身份在通信领域知名会议IEEE ICCIEEE GLOBECOM发表论文各一篇;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电力系统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 POWER DELIVERY投稿论文一篇,目前在审稿中。



毕业去向:

获美国西北大学ECE全奖PhD、普渡大学ECE全奖PhD、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ECE全奖PhD、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ECE全奖PhD、德州农工大学ECE全奖PhD、马里兰大学ECE全奖PhD、北卡州立大学ECE全奖PhD、佐治亚理工学院ECE硕士、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ECE硕士等offer。最终选择美国西北大学ECE攻读博士学位。


四年弹指之间,转瞬毕业即至,古人云:“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挚爱,通达求进。上科大之于我,是攀寻学术灯塔第一座岛屿,受教于此研境清新之所,甚是心怀无限感恩,自不待言。尤其师恩深重,无所投报,兀自更加珍惜宝贵时间,是所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为虚也。繁言不叙,今将微许所得所悟赘述于此,谨与后来之同道同门同策勉,或可添砖瓦之用。


图片

拍摄于广州办理签证

图片


其始,初踏入校门,对学业规划和科研规划是懵懂无知,茫然无措。后来,随着学业的逐步深入,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引导,开始有了初步的方向认知,建立了目标,慢慢走进科研之路。早在步入大学前,我便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心怀这样的念想,我选择了上科大。然而,进入大学后,我才恍然发现“出国留学”一词在我脑海里始终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出国能够学到什么,学什么专业,怎样结合兴趣专长,怎样开展科研,如何才能去世界顶尖大学深造?我一无所知。幸运的是,处在一个几乎所有任课教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环境中,这些疑问很快便自然而然地有了答案,我也下定决心要争取直博(PhD)项目。有了这个目标,我便开始寻找参与科研工作的机会。


图片

拍摄于物质塔

图片


首先,做科研是一个长期探索、锤炼能力、考验耐力的事。其次,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并与自身专长、水平相契合。这一点,我经过了一个循环反复、不断整合、然后渐进的过程。最后,是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整个研学过程,有三位教授对我影响重大。


恩师王雄教授,是我的电磁学课程老师,他不仅是我的任课老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当时正值疫情网课期间,一下课我就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点进去一看居然是王老师,想必很多上过电磁学的同学都会有这样一段经历。那时候,我一边双手颤颤巍巍地犹豫要不要立刻点击同意,一边努力回忆着课上犯了什么错误,结果只是老师想要跟进一下我的课程学习和理解情况。渐渐地,老师不仅仅针对课程问题为我答疑解惑,也经常传授人生经验于我,促膝侃侃,直至夜深。


恩师吴幼龙教授,在他的指导下我进行了编码分布式计算的科研工作。这个领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分析和数学证明,吴老师敏捷的思维以及对数学敏锐的洞察力令我钦佩不已,困扰我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在他的讲授和点拨下总能迎刃而解。在论文截稿前的数个夜晚,老师始终陪伴在我身边,认真严谨地检查着论文中的每一步数学推导。每当汇报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时,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并抽出时间亲自聆听。


恩师刘宇教授,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电力系统线路故障的相关研究。老师引导我从阅读文献以及复现经典模型的推导开始,一步一步引领我踏入这一方向。在尝试使用仿真软件复现经典的方法时,我遇到了第一个坎儿,仿真实验结果与预想结果天差地别,缺乏经验的我无目的猜测错误的原因,一会儿怀疑是仿真模型搭错了,一会儿又转而怀疑是算法代码写错了,始终在不停地摇摆和原地踏步。这时候,老师与课题组师兄师姐手把手传授给我应当如何一步一步排除掉所有错误可能性,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他们可谓是费尽心力,“连拉带拽”,将我拖出困境,终生难忘。在尝试推导我们自己所设想的模型时,我遭遇了又一大挫折。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不断尝试不断努力,但却依旧四面高墙。“没有推导出来”、“这周没有什么进展”、“还是没有推导出来”……每周的组会上我几乎都重复着同样的话,连续十几次碰壁之后,我几近失去信心,但老师总是不断鼓励我,为我指引新的推导思路和思考方向。跋前疐后,历时长达半年,就在我为一门课程作业犯愁时,我决心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没想到却豁然开朗,顺利找到了推导关键所在,之后路子通了便直达罗马,成功解决了理论推导的难关。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刘老师在亲自指导我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也一直因势利导,前瞻性地培养我严谨的科研逻辑思维,而后者在长远的研学进展中往往更为重要。在突破该课题的半年后,我已经可以左右瞻顾,自主开创,逐渐自己发现并探索一些潜在的科研问题,并匡于老师的指导之下,能够付诸研究实施过程。参加日常组会时,我也从刚进入实验室什么都听不懂的状态,逐渐能够理解师兄师姐们的课题,也能够意会老师给大家幽默介绍“这位老哥研究了什么什么问题”。在科研之外的日常生活中,老师也经常关心询问我的课业情况,并在我申博期间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图片

拍摄于刘宇老师课题组团建


在此,既想分享和记录我这四年的难忘记忆,更是想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培养过我的教授老师们!含英咀华,言犹在耳,老师们对我可谓劳其心矣!


不久,我将去国外求学,暂离上海这座奔腾的城市了。罔顾四周,思绪万千,时值毕业事多繁杂,诸多手不停披之事于身,匆匆落笔。惶急之下,词不达意,言未及情,唯自静影沉璧,潜心学业,厚蓄而薄发,以俟将来报效师恩,反哺于家国。


#

导师寄语-刘宇教授


初识乙立晖是在大一的电路基础课上,一晃已近四年。他担任了我讲授的《电路基础》课程助教(获“优秀助教”荣誉),并担任上科大MOOC《电路基础》课程录制的助教。乙立晖在大二下学期进入我的课题组,开展电力系统线路建模与故障定位方向研究。他学习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潜心研究。更难得的是,面对科研的不确定性,他总能迎难而上,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与他进行一次次科研思路的探讨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他逐步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找到了数学推导的感觉。他能做出目前的成果,得益于上科大科教融合、国际化的本科培养体系,也离不开他平时点滴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将于秋季赴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电力系统优化等相关方向的研究,我由衷地为他感到的高兴!祝愿他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