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早就有了日后出国深造的打算,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有些事情,必须是亲身体验一番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的。真正来到国外,当你走进超市,发现连辣椒都有十几种。而你为了知道哪种才是辣的翻遍了词典。这时你才会知道,即使啃完了托福GRE,英语学习也只是刚刚开始。
当然,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并不会真正成为阻碍。伯克利,作为计算机方向世界的顶尖学府,学术圣地,无论是厚重而自由的学术氛围还是差异多样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都散发着极大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
自从来到伯克利的第一天,惊喜就从没间断过。第一天随机组队的的校园定向,一方面让我们领略校园之大,也同时在一上午的游历中和本校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我们从各自校园生活,聊到吃喝玩乐的种种。第一次坐上美国的公交,第一次看到橄榄球场,第一次走进美国的电影院,尝试完全没有字幕的电影……
而这些还只是开始,之后选课的时候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超过800人一起的大课,来自工业工程,统计,计算机,数学系等各种背景的同学。在这里纵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肤色,民族,年龄,却说着同样的语言,做着同样的事情,一起探寻知识与科技的广袤世界。
而伯克利,作为世界学术中心,这里的的老师们,更可谓是众星云集。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在第一天选课的时候,我和导师组的师兄们在群里聊天。无意中聊到传说中的Best Paper 猎手Pieter Abbeel。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我选的CS188人工智能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名单中,Pieter 赫然在列。继续了解才发现,Pieter同时还是我们天天使用的Gradescope的联合创始人。其中字迹识别,自动打分等功能,都少不了他们实验室在背后的贡献。当然,不光名号响亮,Pieter老师的教学风格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课堂上耐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将学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传达给我们。同时也极具幽默感,在课堂上大谈当下科幻电影中的AI,并由此引出AI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笑声中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值得荣幸的是,在CS188课程的课程设计项目中,我与国科大的一名同学合作,在8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有幸和Pieter老师交流了我们的设计思路,并在全体同学面前做了简单的汇报与展示。
另一件事则更具有传奇色彩。大概几个月前,全世界都被人类史上首张非电脑合成的黑洞照片一时火爆朋友圈。而其背后默默付出工作2年的MIT美女博士Katie Bouman更是得到无数关注。她从事的信号处理领域正是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辅助其他学科应用研究,处理大规模数据也正是我感兴趣的课题。正当我感叹Katie博士的科研成果之时,突然收到邮件,得知她将会在明天来到伯克利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介绍自己在黑洞照片制作中的工作。这让我喜出望外,也真正经历了一波“明星”在身边的感觉。虽然由于讲座过于火爆,最终很遗憾没能和小姐姐一起合影。但是在讲座中听到她耐心地一一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还是学到了很多。
其实让我记忆深刻的场景还有很多。当得知随机过程的老师Kannan面对我们的课程设计赞叹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当计算机网络的课设展示时,同学们围着我们利用无线电搭出的Demo纷纷想要体验时。当习题课走上黑板和同学们分享解题思路时。当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在图书馆为了共同的目标熬夜做项目时。在这些时刻,学术的“快乐”是那么的朴实而纯粹。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这些时刻里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当然这些高光时刻的背后,难以被忽视的是上科大的三年学习生活中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正是上科大英语授课的教学环境,让我来到伯克利后能够极快的适应纯英文的教学课程。同时上科大紧随科技前沿的教学理念,也让我们的学习不只局限于“刷题”,而是能够真正学到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之中。这种种与伯克利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
再次感谢交换经历中所有给予过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朋友。感谢母校上科大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也衷心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未来能够继续来到伯克利,在这里留下属于上科大学子珍贵而美好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