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说 |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Release Time:2019-06-17Number of visits:6120

李诚,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力电子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PEARL2019届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并于同年推免至上海科技大学,导师为王浩宇教授。在读期间在电力电子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和国际会议IEEE APEC发表多篇论文,正在申请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并荣获国科大三好学生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六月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又是毕业季,我不禁回想起四年前站在人生岔路口上,欣喜与迷茫交织:幸之,经过本科四年的努力学习我得到学校的推免名额;惶恐之,未来何去何从?选择怎样的院校、怎样的专业、怎样的老师以及未来该如何规划?当时的迷茫让我不知所措,我只是明确知道:读研,不仅仅是为了学位,更为了提升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正是这种信念让我“遇见”了上科大。在一次辅导员的宣传中,我与上科大“结缘”。上科大的教学培养及专业课程体系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学校教授拥有百分之百海外背景,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素养的学生,学校还配备一流的实验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在大四春季学期,我申请到上科大做访问生,也遇到了第一个挑战:我该如何从非电气非控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转向电力电子专业?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开关变换器,第一次接触电路控制,第一次组会讨论,第一次设计大功率电路,甚至第一次电路爆炸,这些第一次尝试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方面我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我还需要在作为访问学生的一个学期内完成本科毕设。但我知道既然选择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这一路特别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师兄的耐心帮助,从文献调研、软件仿真、确定拓扑、设计实验一步步走来,到最后搭建实验原型、测试数据,完成本科毕设。一路的艰辛都是值得的,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我将自己的本科毕设的工作进一步优化,投稿至IEEE APEC。论文喜获接受,我也第一次尝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

  

正式入学上科大的一年多时间里,进展缓慢的实验让我意识到可能挫折和不顺才是科研的常态,从仿真到实验,总有猝不及防的意外的出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我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设计,小到驱动中一个电阻的取值,大到电路板总体的布局,从失败中反思自我,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改进方案,在方案中投入实践,在实践中取得成果。这些看似“索然无味”的重复都是值得的,一遍遍的实践,一次次的检验,都是提升自己的过程。正是这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让我无意中厚积薄发。当我将文章投递至电力电子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时,评审直接接收,未曾想从投递到录用只花了短短15天的时间。不要小看每一次失败,也不要恐惧每一次挫折,要相信这些都是未来的垫脚石。如果没有实验中猝不及防的意外,没有对电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的实践,我的文章也很难这么顺利被录用,感谢那些平凡而不平庸的日子,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更加感谢在我身处困境,实验陷入瓶颈却给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和师兄。

  

桂花同载酒,依然少年游

学习与科研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运动也是我生活中重要的另一部分。当科研进入瓶颈期、学业压力过大时,我都会去做些运动。它会使我暂时忘却压力,释放压力,也让我在这三年的持久战中坚持下来。我会记得和排球队的队友们一起训练准备市运会比赛的时光,记得忙里偷闲去学跆拳道腿法和品势的晚上。

除了学习和科研,我还担任了电路基础的实验课助教。在担任助教期间,我不仅能圆满完成助教任务,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无论是艰难的学习、科研历程,还是自己喜欢的排球、羽毛球和跆拳道,亦或是助教、志愿者活动、论文评审和国际会议交流这些多彩的活动,都是我人生轨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记得研一的入学典礼上,每位新生都提交了介绍自己的一页PPT,我当时在上面写的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向前,在研究生阶段能够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毕业季从来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求职季节,我陆续收获了华为中央研究院、中车集团、汇川技术、中兴通讯和联影医疗等offer,最终选择了加盟禾赛科技,立志为应用于无人驾驶的国产激光雷达贡献一份力量。三年前我进入上科大,三年后,我将带着所学的知识离开。回首匆匆三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站在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提升自己,回报他人与社会,不负这一路上帮助、支持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