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旸课题组刘泽宁(博)2018年5月参加ICC 2018国际会议并作论文宣讲

Release Time:2018-06-20Number of visits:7179

2018520日至524日,IEEE 国际通信大会(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简称IEEE ICC)在美国中部城市堪萨斯城举行。在本届ICC上,本人有两篇论文被会议接收(一篇第一作者,一篇第二作者),并需在会议上分别做oralpresentationposter presentation。因此本人与信息学院周杨林师兄,朱晗宇、陈磊两位师弟,于520日至527日期间前往美国堪萨斯城参与会议并宣读论文。

作为IEEE通信协会的两大旗舰会议之一,IEEE ICC已成为全球通信网络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会议之一。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世界58个国家的2431篇学术论文投稿(其中录用970篇,录用比例为39.9%),涵盖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认知无线网络、信息理论、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绿色通信、物联网、光通信、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智能电网等各个领域。本届ICC共吸引约3000名科学家、研究者和工业界人士参加。



1ICC会场


我们一行四人于北京时间2018520日下午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芝加哥转机,于美国时间2018520日晚上22:00左右到达堪萨斯城国际机场,历时近20个小时。下了飞机,在杨旸老师的接驳下,我们顺利地到达了酒店。办理入住之后,我们强忍困意,又一遍遍练习、准备第二天的学术报告直到凌晨。

 由于时差,第二天我们四人一大早便醒来。在杨旸、罗喜良两位老师的接驳下,我们早早到达了会场。注册完后,我们便分头去各自感兴趣的symposia听取报告。第一场symposia结束后为茶歇时间,我们一边品尝着茶点,一边与来自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交流。之后我们又一道去参加了当天的Keynote环节。由于我的oral presentation被安排在了今天下午晚些时候的WirelessNetworking Symposia,于是吃完午饭稍作休息之后,我便又抓紧时间练习。在师兄师弟们的捧场下,整个presentation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结束了。结束了一整天既辛苦又充实的会议后,杨旸老师和罗喜良老师请我们到当地最有名的烤肉馆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连日来赶飞机,倒时差,准备展示等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疲惫在美食面前消散殆尽。

 ICC每天的会议日程主要由KeynoteSymposia两大部分组成。每天上午的8:30-10:15为当天的第一个Symposia6位研究者将分别上台展示他们被会议接收的学术论文工作,此为oralpresentation。与此同时,其余研究者会在一个开阔的地方,做posterpresentation。第一个Symposia结束后直至11:00为茶歇时间,供各位参会的研究人员相互探讨、交流,并适当休息。从11:00-12:30,为当天的Keynote环节,将分别由学术界和工业界大牛来做报告。本次大会Keynote邀请了来自斯坦福、普渡等名校的学术大牛和来自高通、华为的工业界大牛,分别就5G、物联网等前沿话题做了分享。下午的会议从14:00开始,由两个Symposia14:00-15:45,16:15-18:00)组成,形式与上午的Symposia一致。我们每天的会议安排除开各自做报告之外,基本都是由听取各自领域的SymposiaKeynote组成。

 由于我们是26日凌晨的航班返回上海,因此我们25日又在堪萨斯城逗留了一天,在酒店休息、调时差之余,我们又去简单浏览了堪萨斯城的城市风光。

2:我们一行四人于一战纪念博物馆前草地合影留念

   

美国时间5266点,我们登上了堪萨斯城返回上海的飞机,途径芝加哥,历时20个小时之后,于北京时间27日下午回到上海,圆满结束了这次ICC之行。

本届ICC,我们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共有来自杨旸、罗喜良、袁晓军课题组的4篇论文被录取,其中3篇做大会口头报告,1篇做交互式演示。我作为论文作者,发表题为《 A Matching-based User Pair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for V-MIMOSystems》的论文,并在大会上做了oral presentation。在presentation中,我特意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通过本次会议,上海科技大学知名度得以增加。

 通过本次会议,我得以了解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前沿工作研究,对于我下一步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例如英语能力,做研究的初心等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