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至2017年11月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召开的首届IEEE FWC(Fog World Congress)会议上,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罗喜良副教授研究组宣讲了题为“Alternate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Time Reuse Patterns in Fog-enabled Cooperative D2DNetworks”的论文。 FWC是由IEEE通信协会(IEEE CommunicationSociety)和OpenFog产学研联盟共同承办的国际会议。该会议涵盖了无线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区的诸多学者。与大多数国际会议相比,FWC不仅注重理论分析,而且重视产业实践。比如,在本次会议中,组委会邀请了多个组织进行了现场展示,其中包括了我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联合成立的“上海雾计算实验室”(ShanghaiInstitute of Fog Computing Technology, SHIFT)。 这次FWC国际会议,我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对雾计算的体系架构有了更深的理解。“雾”是一种利用一个或多个终端(边缘)用户进行计算、存储、通信和控制等操作的架构。诸多海内外著名学者认为,雾计算在5G,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方面会有广泛的运用。雾计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SCALE),即安全性(Security)、认知能力(Cognition)、灵活性(Agility)、延时(Latency),及效率(Efficiency)。三天的会议中,我与金圣达同学还参与帮助我校的现场成果展示。在了解整个原理和为其他研究者讲解的过程中,我对雾计算的理解也加深了。总之,这次与会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