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English
学校首页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EHS
规章制度
常用文档
学习资料
科研设备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访问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毕业答辩流程
培养方案
培养与学位授予相关细...
远程答辩公示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招聘信息
宣讲会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院活动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年报
卓越讲座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青年论坛
卡片
列表
梦想从这里启航!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2024开学典礼秋高气爽迎新日,乘风破浪启征程。今秋,信息学院迎来了801名2024级新生。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在上科大相聚一堂,从此,大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SISTOR”。9月14日,信息学院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热情迎接2024级新生入学。参加本次开学典礼的有全体本科和研究生新生、教职员工和特邀嘉宾,一起见证同学们新生活的开始。开学典礼由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浩宇教授主持。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分别致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李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2024级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他强调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上科大和信息学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新生们正处于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肩负着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使命。李书记鼓励学生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同时也要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他强调,大学时光是学生们发挥创造力、追求学术梦想的黄金时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段时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紧接着,虞晶怡院长代表信息学院全体
2024-09-16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提出中红外波段高密度波导阵列设计方案
科研成果2024 SIST中红外波段包含大气透明窗口和诸多分子吸收带,是实现空间光通信和气体吸收谱传感的重要波段。但中红外片上集成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许多基本器件库的验证。作为光子芯片的最基本单元之一,波导阵列的密集度决定了片上系统集成度,也制约着很多关键器件的性能。受限于介质波导的束缚能力,提升中红外波导阵列密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ScienceTechnology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邹毅课题组通过对波导轨迹形貌进行调制,利用贝塞尔曲线丰富的自由度和强大的构形能力,设计了基于贝塞尔型轨迹调制的超密集波导阵列(图1左),对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近邻和次近邻的串扰进行了近完美的抑制(图1右)。该设计实现了在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各通道的独立传输,有效地提升了波导阵列的密度,为后续实现中红外片上高密度集成、大视场片上光学相控阵和高密度空分复用打下了基础。相关成果以“Morphology engineering enabled mid-infrared ultra-dense waveguide array with low crosstalk”为题在国际期刊Laser Phot
2024-09-13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与物质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理解锂离子导体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固态离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在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出,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结构。找到一种能够客观、定量地将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联系起来并理解其中机理的方法一直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所追求的目标。目前,已有的机器学习用于固态离子材料性能预测方法都是基于理想的完美单晶模型。然而,由于真实材料中存在各种结构缺陷,导致实验测量的性能大多数情况下偏离理论预测。基于从真实材料获取的、复杂结构的表征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研究方法还有待发展。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何旭明课题组和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巍课题组、于奕课题组合作,以氧化物锂离子导体锂镧锆钽氧作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可解释的算法对显微结构和离子电导率进行直接关联。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图1 利用机器学习关联显微结构和性能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得到不同离子电导率的样品以及相应的显微形貌图,并将离子电导率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采用基于深度网络特征的词袋模型,总结了不同离子电导率下的典型显微图像
2024-09-05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刘宇课题组提出融合物理信息的数据驱动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近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刘宇课题组提出了一项融合物理信息的数据驱动输电线路新型故障定位方法,并采用真实220kV电力系统的工程现场录波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以“A physics-informed data-driven fault lo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single-ended measurements with field data validation”为题,发表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知名国际期刊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是快速恢复供电、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方法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针对电力系统故障定位的应用场景,现有的人工智能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概率较低;针对特定线路,在过去数十年中一般也只有几次故障,而且这些故障难以涵盖各种故障时刻、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故障数据极少。一方面,若采用特定线路的真实的录波数据开展训练,由于数据量不足,得
2024-08-30
新闻
上科大慕课 | 信息学院江智浩:智能医疗仪器软件开发与验证
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学校作为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学中心特点和学校教学组织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精选优质”的原则,积极向社会共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建设,不断精选组织,丰富资源,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经相关部门、授课老师的共同努力推动下,自2019年开始,经过积累,精选组织自建优质教育资源,陆续向社会开放。校外人员可登录上海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平台(https://mooc.shanghaitech.edu.cn/)或下载安装移动客户端注册后学习校内人员可通过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登录使用慕课宣传视频更多优质资源会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陆续推出,敬请关注和使用!课程介绍课程视频剪辑版01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仪器在复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医疗仪器如X光机或输液泵只有辅助诊断或者是辅助治疗其中一种功能,医护人员在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有着最终的决定权。而逐渐涌现的智能医疗仪器(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一
2024-08-29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张海鹏课题组在数据挖掘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海鹏课题组致力于数据挖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探索社交、科创、金融、人文等领域的大规模人类行为的规律、影响和机制,以支持相关领域的智能决策。近日,课题组在中国人名表征、人物行迹挖掘、有向图表征以及大语言模型泛化机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正式录用、发表于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以及International AAAI Conference on Web and Social Media (ICWSM)。成果一:一种创新的中国人名拼音表征与性别预测方法社会学、金融学以及智能营销等行为科学关注不同性别下的行为差异。许多研究通过记录中的人名来猜测性别。但是,现有的“名字-性别”猜测模型是针对西方名字设计的,对于汉语拼音名字的猜测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可靠性。事实上,如果将拼音关联到其可能对应的汉字,能够引入汉字所包含的性别倾向信息,来帮助
2024-08-26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李权课题组在可视分析与人机交互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权课题组(交互智能与可视分析实验室 ViSeer LAB)致力于开发先进的交互和可视分析技术,旨在促进人、机器和数据之间的紧密互联,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大量数据、复杂人工智能模型以及不同背景用户群体的数据探索效率。近日,课题组在生物医药可解释性、医学领域可视分析及人机交互叙事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成果一:SLInterpreter:基于 GNN 的合成致死预测的探索性迭代人机协同系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 SL)关系在众多基因组合中十分罕见,但在癌症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模型的显著提升仍未能充分满足领域专家对该任务模型可解释性和机制探索的需求。特别是在湿实验验证中,由于涉及大量资源及时间成本,对路径和机制的深入探索亟需更好地与特定领域知识相协调。图| SLInterpreter 由数据处理模块、后端引擎和交互式可视化共同组成迭代性的工作流程。为此,李权组提出了一个迭代式的人机协作框架,包括两个关键部分:首先是基于元路径策略的人类参与的知识图谱完善;其次是通过跨粒度SL可解释性增强和机制分析,帮助领域专家发现新的
2024-08-22
新闻
2024年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爱德万集成电路测试暑期实训课程圆满结束
7月19日,由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组织的集成电路测试暑期实训营圆满结束。此次实训为期一周,在信息学院的大力推动下,爱德万测试派出了5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课程。在实训营报名阶段,我们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家对业界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前来授课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爱德万测试的讲师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积累,他们带来的课程不仅结合了集成电路测试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也给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爱德万测试的讲师们还结合其轻巧、便捷的CTS测试设备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高水平的实验项目,使同学们对集成电路测试有了更生动的了解。开营当天,信息学院副院长周平强教授进行了开营致辞并代表学院对爱德万测试技术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专家们的到访不仅为学院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知识,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直接向业界专家学习、请教,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吸收新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集成电路测试暑
2024-08-06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0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101
跳转到
梦想从这里启航!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2024开学典礼秋高气爽迎新日,乘风破浪启征程。今秋,信息学院迎来了801名2024级新生。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在上科大相聚一堂,从此,大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SISTOR”。9月14日,信息学院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热情迎接2024级新生入学。参加本次开学典礼的有全体本科和研究生新生、教职员工和特邀嘉宾,一起见证同学们新生活的开始。开学典礼由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浩宇教授主持。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分别致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李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2024级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他强调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上科大和信息学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新生们正处于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肩负着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使命。李书记鼓励学生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同时也要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他强调,大学时光是学生们发挥创造力、追求学术梦想的黄金时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段时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紧接着,虞晶怡院长代表信息学院全体
2024-09-16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邹毅课题组提出中红外波段高密度波导阵列设计方案
科研成果2024 SIST中红外波段包含大气透明窗口和诸多分子吸收带,是实现空间光通信和气体吸收谱传感的重要波段。但中红外片上集成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许多基本器件库的验证。作为光子芯片的最基本单元之一,波导阵列的密集度决定了片上系统集成度,也制约着很多关键器件的性能。受限于介质波导的束缚能力,提升中红外波导阵列密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ScienceTechnology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邹毅课题组通过对波导轨迹形貌进行调制,利用贝塞尔曲线丰富的自由度和强大的构形能力,设计了基于贝塞尔型轨迹调制的超密集波导阵列(图1左),对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近邻和次近邻的串扰进行了近完美的抑制(图1右)。该设计实现了在半波长间隔波导阵列中各通道的独立传输,有效地提升了波导阵列的密度,为后续实现中红外片上高密度集成、大视场片上光学相控阵和高密度空分复用打下了基础。相关成果以“Morphology engineering enabled mid-infrared ultra-dense waveguide array with low crosstalk”为题在国际期刊Laser Phot
2024-09-13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与物质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理解锂离子导体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固态离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在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出,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结构。找到一种能够客观、定量地将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联系起来并理解其中机理的方法一直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所追求的目标。目前,已有的机器学习用于固态离子材料性能预测方法都是基于理想的完美单晶模型。然而,由于真实材料中存在各种结构缺陷,导致实验测量的性能大多数情况下偏离理论预测。基于从真实材料获取的、复杂结构的表征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研究方法还有待发展。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何旭明课题组和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巍课题组、于奕课题组合作,以氧化物锂离子导体锂镧锆钽氧作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可解释的算法对显微结构和离子电导率进行直接关联。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图1 利用机器学习关联显微结构和性能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得到不同离子电导率的样品以及相应的显微形貌图,并将离子电导率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采用基于深度网络特征的词袋模型,总结了不同离子电导率下的典型显微图像
2024-09-05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刘宇课题组提出融合物理信息的数据驱动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近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刘宇课题组提出了一项融合物理信息的数据驱动输电线路新型故障定位方法,并采用真实220kV电力系统的工程现场录波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以“A physics-informed data-driven fault lo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single-ended measurements with field data validation”为题,发表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知名国际期刊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是快速恢复供电、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方法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针对电力系统故障定位的应用场景,现有的人工智能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概率较低;针对特定线路,在过去数十年中一般也只有几次故障,而且这些故障难以涵盖各种故障时刻、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故障数据极少。一方面,若采用特定线路的真实的录波数据开展训练,由于数据量不足,得
2024-08-30
新闻
上科大慕课 | 信息学院江智浩:智能医疗仪器软件开发与验证
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学校作为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学中心特点和学校教学组织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精选优质”的原则,积极向社会共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建设,不断精选组织,丰富资源,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经相关部门、授课老师的共同努力推动下,自2019年开始,经过积累,精选组织自建优质教育资源,陆续向社会开放。校外人员可登录上海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平台(https://mooc.shanghaitech.edu.cn/)或下载安装移动客户端注册后学习校内人员可通过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登录使用慕课宣传视频更多优质资源会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陆续推出,敬请关注和使用!课程介绍课程视频剪辑版01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仪器在复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医疗仪器如X光机或输液泵只有辅助诊断或者是辅助治疗其中一种功能,医护人员在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有着最终的决定权。而逐渐涌现的智能医疗仪器(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一
2024-08-29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张海鹏课题组在数据挖掘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海鹏课题组致力于数据挖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探索社交、科创、金融、人文等领域的大规模人类行为的规律、影响和机制,以支持相关领域的智能决策。近日,课题组在中国人名表征、人物行迹挖掘、有向图表征以及大语言模型泛化机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正式录用、发表于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以及International AAAI Conference on Web and Social Media (ICWSM)。成果一:一种创新的中国人名拼音表征与性别预测方法社会学、金融学以及智能营销等行为科学关注不同性别下的行为差异。许多研究通过记录中的人名来猜测性别。但是,现有的“名字-性别”猜测模型是针对西方名字设计的,对于汉语拼音名字的猜测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可靠性。事实上,如果将拼音关联到其可能对应的汉字,能够引入汉字所包含的性别倾向信息,来帮助
2024-08-26
新闻
科研进展|信息学院李权课题组在可视分析与人机交互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权课题组(交互智能与可视分析实验室 ViSeer LAB)致力于开发先进的交互和可视分析技术,旨在促进人、机器和数据之间的紧密互联,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大量数据、复杂人工智能模型以及不同背景用户群体的数据探索效率。近日,课题组在生物医药可解释性、医学领域可视分析及人机交互叙事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成果一:SLInterpreter:基于 GNN 的合成致死预测的探索性迭代人机协同系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 SL)关系在众多基因组合中十分罕见,但在癌症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模型的显著提升仍未能充分满足领域专家对该任务模型可解释性和机制探索的需求。特别是在湿实验验证中,由于涉及大量资源及时间成本,对路径和机制的深入探索亟需更好地与特定领域知识相协调。图| SLInterpreter 由数据处理模块、后端引擎和交互式可视化共同组成迭代性的工作流程。为此,李权组提出了一个迭代式的人机协作框架,包括两个关键部分:首先是基于元路径策略的人类参与的知识图谱完善;其次是通过跨粒度SL可解释性增强和机制分析,帮助领域专家发现新的
2024-08-22
新闻
2024年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爱德万集成电路测试暑期实训课程圆满结束
7月19日,由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组织的集成电路测试暑期实训营圆满结束。此次实训为期一周,在信息学院的大力推动下,爱德万测试派出了5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课程。在实训营报名阶段,我们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家对业界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前来授课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爱德万测试的讲师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积累,他们带来的课程不仅结合了集成电路测试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也给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爱德万测试的讲师们还结合其轻巧、便捷的CTS测试设备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高水平的实验项目,使同学们对集成电路测试有了更生动的了解。开营当天,信息学院副院长周平强教授进行了开营致辞并代表学院对爱德万测试技术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专家们的到访不仅为学院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知识,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直接向业界专家学习、请教,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吸收新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集成电路测试暑
2024-08-06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0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10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