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English
学校首页
导航
首 页
学院概况
使命和愿景
学院介绍
院长寄语
顾问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省部级研究中心
规章制度
采购公告
EHS
最新动向
规章制度
常用资料
科研设备
师资队伍
常任教授
特聘教授
访问教授
研究人员
支撑人员
行政人员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毕业答辩流程
培养方案
培养与学位授予相关细...
远程答辩公示
本硕博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教务
研究生教学教务
技能培训
学生风采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通知公告
报考指南
招生宣传
师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Q&A
暑期项目
实习就业
实习信息
就业信息
招聘信息
宣讲会
企业导师
新闻信息
新闻
学院活动
国际会议
Newsletter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年报
卓越讲座
人才招聘
全职教授
科研人员
科研助理
支撑岗位
管理岗位
资料下载
青年论坛
卡片
列表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师生多项研究成果入选NeurIPS 2024
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eurIPS 2024)于12月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今年大会共收到15671篇有效论文投稿,录取率为25.8%。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共计10项研究成果成功入选,涵盖3D场景理解、视觉-语言基石模型、深度平衡模型、生物成像重建等前沿方向。01使用八叉树查询进行的高效、多粒度占用预测方法OctreeOcc: Efficient and Multi-Granularity Occupancy Prediction Using Octree Queries3D场景理解中的占用预测对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领域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方法依赖于规则网格表示,计算成本高昂,且难以捕捉小物体的细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 3D 占用预测框架OctreeOcc。实验表明,OctreeOcc 在预测性能上超越现有方法,同时将计算成本降低 15%-24%。为高效的 3D 场景细粒度理解提供了新方向。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科研助理陆宇航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人工智
2024-12-24
新闻
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单首发,上科大2人入选
聚焦中国25岁及以下的创业先锋,“2024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单于12月16日首次发布,25位中国青年才俊入选。上海科技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苏睿、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启煊,分别凭借在生物材料和视觉技术领域的卓越表现荣登榜单。苏睿,上海科技大学孵化企业贻如生物CEO,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表现出对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在生物与材料的交叉领域,尤其是合成生物材料和工程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辅修创新创业课程,苏睿对创业有了清晰的认知。2021年,他与团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得了全球前三、最佳应用成果奖和最佳创业项目奖,并在第四届上科大创新创业大会上荣获学生组一等奖,赢得天使资金支持。2022年初,凭借学校提供的孵化器资源,苏睿和同为上科大本科生的文昱杰、薛睿轩一起成立了贻如生物,迈出创业的坚实一步。这家新型生物材料企业专注于生产以类皮革材料为主的新型生物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包及汽车内饰等领域。苏睿上海科技大学孵化企业影眸科技CTO张启煊,是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目前在上科大视觉与数
2024-12-20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寇煦丰、祝智峰课题组实现基于自旋拓扑器件的人工神经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硬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自旋器件凭借其非易失性、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在加速神经网络计算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自旋器件正逐渐成为新型人工智能硬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后摩尔中心(PMICC)寇煦丰、祝智峰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设计制备了基于2英寸磁性拓扑异质结Bi2Te3/CrTe2薄膜,实现了能同时具备类脑突触和神经元功能的自旋轨道矩器件阵列(spin-orbit torque device array),并集成了批量归一化算法和可训练激活函数,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Trainable Activation Function Enabled by Topological Insulator-based Spin-Orbit Torque Devices”为题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图1 基于Bi2Te3/CrTe2的类脑突触(SOT-S)和神经元(SOT-N)器件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Bi2Te3/CrTe2薄膜实现了低功耗
2024-12-09
新闻
给飞机、核电站量身定制“体检”探头,他如何衔接高校和市场两套话语体系
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作者金叶子导读: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这也让创业过程中的叶朝锋深有体会,“以前做科研只要证明原理,但做产品要满足客户预期,要对标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不管是核电还是航空航天,这些领域的大型设备运行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降质缺陷,而电磁阵列成像能快速检出微小缺陷,排除安全隐患。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员叶朝锋和他的团队正是从事这个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地下一楼的实验室里,叶朝锋向第一财经展示了他们的检测设备——关上层层屏蔽门,戴上安有十多个传感器的头盔,就能进行脑磁测量,并通过绘制的图像为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等患者提供帮助。除了“地下实验室”,位于三楼的“精密传感与智能检测实验室”里,有更多种不同口径和材质的探头,能在不同场景下帮助大型设备关键结构“体检”。“从高铁、航空航天再到核电站,这些领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管道,就好比我们人体里的血管,如果工作久了,这些管道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定期检测,和我们用内窥探头做体检是一个道理。”叶朝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探头往往只能做定性
2024-12-07
新闻
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羕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最佳论文二等奖”
学术进展APCOT2024年6月23日至26日,第11届亚太传感器与微纳技术大会(APCOT)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圆满落幕。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吴涛课题组的研究成果A Comparative Study on Insertion Loss Spectrum of Acoustic Delay Lines荣获大会“最佳学生论文二等奖”。研究得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中的制备和表征工作在上海科技大学材料器件中心(SMDL平台)完成,感谢SMDL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APCOT图1 获奖证书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羕,他在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展示了课题组在声学延迟线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APCOT会议是亚太地区知名的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知名学者和研究者。今年,会议共收录近200篇论文,并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研究者,共同探讨先进传感器、执行器及微纳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APCOT图2 李羕同学作口头报告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器件带宽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Band
2024-12-06
新闻
上科大信息学院师生闪耀中国电源学会年会,斩获多项大奖!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于2024年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中心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年会,并在科研、竞赛和科普等方面取得多项奖励。上科大信息学院获奖师生集体照上科大信息学院傅旻帆教授参与的“兆赫兹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拓扑与调控理论”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我国电源学会在电源行业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电源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激励和推动电源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上科大信息学院先进电能变换实验室两支参赛队获得由中国电源学会主办的“Infineon GaN杯”第十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两个奖项。这是上科大本科生首次参加并获奖。在决赛中,我校参赛队与27支队伍同台竞技,在技术表现上名列前茅。由傅旻帆、王浩宇和梁俊睿教授指导的两支参赛队分别在Qi频段(低频)和ISM频段(高频)开展设计,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搭建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稳定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Infineon GaN杯”第十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
2024-12-05
新闻
【师者】顾家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新入职教授介绍PROFILE顾家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ISTSIST壹╱个人简介╱顾家远,博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4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苏昊教授。201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指导老师为王立威教授。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聚焦于服务于具身智能的三维视觉和可泛化的机器人决策模型,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等国际重要学会会议(CVPR,NeurIPS,ICLR,ICRA等)上均有发表。参与的项目Open X-Embodiment获得了ICRA 2024的Best Paper Award。同时,顾老师也担任相关领域会议的审稿人,并在RSS,ECCV,CVPR等学术会议上组织过相关的研讨会和教程。贰╱写给学生的话╱“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卷”和“躺”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选择题。在有机会的时候不去尝试和努力,事后会后悔;在能力不足的时机去勉强自己,可能丢失初心和持久努力的动力。以科研为例,如果过久地待在舒适区,跟不上新方法和新理念,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如果超过自身能力范围去死磕
2024-12-04
新闻
活动回顾 | 信息学院大一新生学业指导
活动历程11月20日和11月22日,信息学院分别面向电子信息工程(EE)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S)专业的大一新生做了两场学业指导活动。活动均邀请到了学院的教授、学院高年级学生以及业界校友嘉宾,通过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建议,帮助大一同学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并为未来的学术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出席EE学业指导活动的嘉宾包括曹文翰教授、梁家伟同学、李承霖同学、李超凡同学、徐天鸿主任以及校友嘉宾赵俊龙和朱宇轩。座谈会中,嘉宾们分享了关于EE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重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以及加入课题组的最佳时机等方面的经验。曹文翰教授对大一新生提出了许多学习建议,帮助同学们深入认识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如《电路原理》和《信号与系统》,并了解如何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高年级同学们则围绕加入课题组的合适时机,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建议大一同学可以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主动联系导师,寻找科研机会。此外,还分享了个人在学科竞赛中的经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以提升实践能力并拓宽视野。徐天鸿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转专业的疑问,详细介绍了学校对于转专业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CS专业学业
2024-12-02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1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02
跳转到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师生多项研究成果入选NeurIPS 2024
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eurIPS 2024)于12月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今年大会共收到15671篇有效论文投稿,录取率为25.8%。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共计10项研究成果成功入选,涵盖3D场景理解、视觉-语言基石模型、深度平衡模型、生物成像重建等前沿方向。01使用八叉树查询进行的高效、多粒度占用预测方法OctreeOcc: Efficient and Multi-Granularity Occupancy Prediction Using Octree Queries3D场景理解中的占用预测对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领域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方法依赖于规则网格表示,计算成本高昂,且难以捕捉小物体的细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 3D 占用预测框架OctreeOcc。实验表明,OctreeOcc 在预测性能上超越现有方法,同时将计算成本降低 15%-24%。为高效的 3D 场景细粒度理解提供了新方向。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科研助理陆宇航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人工智
2024-12-24
新闻
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单首发,上科大2人入选
聚焦中国25岁及以下的创业先锋,“2024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单于12月16日首次发布,25位中国青年才俊入选。上海科技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苏睿、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启煊,分别凭借在生物材料和视觉技术领域的卓越表现荣登榜单。苏睿,上海科技大学孵化企业贻如生物CEO,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表现出对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在生物与材料的交叉领域,尤其是合成生物材料和工程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辅修创新创业课程,苏睿对创业有了清晰的认知。2021年,他与团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得了全球前三、最佳应用成果奖和最佳创业项目奖,并在第四届上科大创新创业大会上荣获学生组一等奖,赢得天使资金支持。2022年初,凭借学校提供的孵化器资源,苏睿和同为上科大本科生的文昱杰、薛睿轩一起成立了贻如生物,迈出创业的坚实一步。这家新型生物材料企业专注于生产以类皮革材料为主的新型生物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包及汽车内饰等领域。苏睿上海科技大学孵化企业影眸科技CTO张启煊,是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目前在上科大视觉与数
2024-12-20
新闻
科研进展 | 信息学院寇煦丰、祝智峰课题组实现基于自旋拓扑器件的人工神经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硬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自旋器件凭借其非易失性、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在加速神经网络计算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自旋器件正逐渐成为新型人工智能硬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后摩尔中心(PMICC)寇煦丰、祝智峰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设计制备了基于2英寸磁性拓扑异质结Bi2Te3/CrTe2薄膜,实现了能同时具备类脑突触和神经元功能的自旋轨道矩器件阵列(spin-orbit torque device array),并集成了批量归一化算法和可训练激活函数,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Trainable Activation Function Enabled by Topological Insulator-based Spin-Orbit Torque Devices”为题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图1 基于Bi2Te3/CrTe2的类脑突触(SOT-S)和神经元(SOT-N)器件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Bi2Te3/CrTe2薄膜实现了低功耗
2024-12-09
新闻
给飞机、核电站量身定制“体检”探头,他如何衔接高校和市场两套话语体系
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作者金叶子导读: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这也让创业过程中的叶朝锋深有体会,“以前做科研只要证明原理,但做产品要满足客户预期,要对标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不管是核电还是航空航天,这些领域的大型设备运行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降质缺陷,而电磁阵列成像能快速检出微小缺陷,排除安全隐患。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员叶朝锋和他的团队正是从事这个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地下一楼的实验室里,叶朝锋向第一财经展示了他们的检测设备——关上层层屏蔽门,戴上安有十多个传感器的头盔,就能进行脑磁测量,并通过绘制的图像为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等患者提供帮助。除了“地下实验室”,位于三楼的“精密传感与智能检测实验室”里,有更多种不同口径和材质的探头,能在不同场景下帮助大型设备关键结构“体检”。“从高铁、航空航天再到核电站,这些领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管道,就好比我们人体里的血管,如果工作久了,这些管道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定期检测,和我们用内窥探头做体检是一个道理。”叶朝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探头往往只能做定性
2024-12-07
新闻
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羕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最佳论文二等奖”
学术进展APCOT2024年6月23日至26日,第11届亚太传感器与微纳技术大会(APCOT)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圆满落幕。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吴涛课题组的研究成果A Comparative Study on Insertion Loss Spectrum of Acoustic Delay Lines荣获大会“最佳学生论文二等奖”。研究得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中的制备和表征工作在上海科技大学材料器件中心(SMDL平台)完成,感谢SMDL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APCOT图1 获奖证书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羕,他在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展示了课题组在声学延迟线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APCOT会议是亚太地区知名的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知名学者和研究者。今年,会议共收录近200篇论文,并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研究者,共同探讨先进传感器、执行器及微纳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APCOT图2 李羕同学作口头报告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器件带宽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Band
2024-12-06
新闻
上科大信息学院师生闪耀中国电源学会年会,斩获多项大奖!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于2024年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中心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年会,并在科研、竞赛和科普等方面取得多项奖励。上科大信息学院获奖师生集体照上科大信息学院傅旻帆教授参与的“兆赫兹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拓扑与调控理论”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我国电源学会在电源行业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电源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激励和推动电源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上科大信息学院先进电能变换实验室两支参赛队获得由中国电源学会主办的“Infineon GaN杯”第十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两个奖项。这是上科大本科生首次参加并获奖。在决赛中,我校参赛队与27支队伍同台竞技,在技术表现上名列前茅。由傅旻帆、王浩宇和梁俊睿教授指导的两支参赛队分别在Qi频段(低频)和ISM频段(高频)开展设计,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搭建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稳定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Infineon GaN杯”第十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
2024-12-05
新闻
【师者】顾家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新入职教授介绍PROFILE顾家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ISTSIST壹╱个人简介╱顾家远,博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4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苏昊教授。201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指导老师为王立威教授。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聚焦于服务于具身智能的三维视觉和可泛化的机器人决策模型,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等国际重要学会会议(CVPR,NeurIPS,ICLR,ICRA等)上均有发表。参与的项目Open X-Embodiment获得了ICRA 2024的Best Paper Award。同时,顾老师也担任相关领域会议的审稿人,并在RSS,ECCV,CVPR等学术会议上组织过相关的研讨会和教程。贰╱写给学生的话╱“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卷”和“躺”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选择题。在有机会的时候不去尝试和努力,事后会后悔;在能力不足的时机去勉强自己,可能丢失初心和持久努力的动力。以科研为例,如果过久地待在舒适区,跟不上新方法和新理念,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如果超过自身能力范围去死磕
2024-12-04
新闻
活动回顾 | 信息学院大一新生学业指导
活动历程11月20日和11月22日,信息学院分别面向电子信息工程(EE)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S)专业的大一新生做了两场学业指导活动。活动均邀请到了学院的教授、学院高年级学生以及业界校友嘉宾,通过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建议,帮助大一同学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并为未来的学术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出席EE学业指导活动的嘉宾包括曹文翰教授、梁家伟同学、李承霖同学、李超凡同学、徐天鸿主任以及校友嘉宾赵俊龙和朱宇轩。座谈会中,嘉宾们分享了关于EE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重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以及加入课题组的最佳时机等方面的经验。曹文翰教授对大一新生提出了许多学习建议,帮助同学们深入认识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如《电路原理》和《信号与系统》,并了解如何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高年级同学们则围绕加入课题组的合适时机,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建议大一同学可以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主动联系导师,寻找科研机会。此外,还分享了个人在学科竞赛中的经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以提升实践能力并拓宽视野。徐天鸿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转专业的疑问,详细介绍了学校对于转专业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CS专业学业
2024-12-02
新闻
每页
8
记录
总共
81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0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