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的“算法博弈导论”课带你领略博弈理论的奇妙世界!

发布者:闻天明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10

假设有一件珍藏品通过如下规则拍卖:拍卖品的起拍价为0,竞拍者轮流加价并允许多次报价,最终出价最高的竞拍者获得拍卖品。如果1号参与者小A对该拍卖品的估值为100,他会在别人报价低于或者超过100时停止竞拍吗?


以上举例的拍卖是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资源分配问题。在拍卖中,每个竞拍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估值和竞争对手的策略进行出价,以最小化自己的成本获得商品。那么,对于卖家来说,面对这些理性的竞拍者,如何设计拍卖规则让竞拍者诚实汇报自己的估值从而最大化收益呢?这便是“算法博弈导论”这门课探索的内容之一。

图片

课程介绍

算法博弈论是起源于2000年的计算机与博弈论交叉的新兴学科,相关研究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和经济学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科起源于互联网兴起之时,也对互联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围绕数字经济的机制设计、定价、广告等。然而,该领域的课程在国内高等教育中仍较为稀缺。为此,赵登吉教授在2017年加入上科大后就主导开设了“算法博弈导论”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一新兴领域,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理论博弈相关的知识储备。


算法博弈导论课程内容以教学团队根据该领域的核心基础知识编织成的课程体系和资料为主,并把课堂互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来讲授知识点。该课程是对算法博弈领域的系统性介绍,涵盖了算法博弈论的基础概念、方法与前沿,包括纳什均衡、拍卖理论、合作博弈、匹配、众包等概念,内容由浅入深,突出了算法博弈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在上海市重点课程项目的支持下,教学团队把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不断打磨和精炼,并录制成了慕课,精简的慕课对线上和线下的教学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目前,该慕课内容已通过上科大慕课平台发布,欢迎校内外感兴趣的人士免费获取。该课程同时也入选为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线下)本科课程。


图片

左起:图信中心慕课制作人徐浩佳、2021级研究生宋欣薇、2021级研究生赵雨昕、2021级博士生张尧、赵登吉教授


本课程三大亮点

内容超前

课程领域是一个发展仅20余年的领域,相关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但是由于其应用空间的广泛,相关应用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都需要相关知识。因此,上科大在本科阶段开设本课程具有前瞻性。


此外,与算法博弈论相关的课程在国外已广泛开设。例如,Ariel Procaccia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设的“Truth, Justice, and Algorithms”、David C. Parkes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的“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以及Aaron Roth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Algorithmic Game Theory等课程。

教学模式创新

本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应用。授课团队坚持课上互动和课堂实验占每节课程的三分之一时长,充分尊重和聆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营造轻松而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更学到了如何分析和发现问题。

与慕课相结合:

知识点的高度浓缩与串联

授课团队精心整理的慕课,将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核心内容精简为教学短视频。每节慕课对应一个知识点,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在最快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重点内容。线上课程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帮助提升线下课程的教学效果。


图片

课堂上的博弈体验


图片

课堂讲义和板书结合讲授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大到经济领域的运筹帷幄,小到桌面游戏的“勾心斗角”,无一不体现出算法博弈在这些应用中的神通广大,而“算法博弈导论”这门课程正是对这一领域的系统性介绍。

——2021级计算机科学专业

研究生 刘浩新

“算法博弈导论”可能是我上过最有趣的一门课程。课堂上,老师并不会将知识一股脑倒给我们,往往都是以抛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发我们的思考,并且会认真分析同学们给出的五花八门的答案。 

——2020级计算机科学专业

研究生 郑珊珊

“算法博弈导论”这门课程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严谨的思维习惯。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专业

博士生 张天一

算法博弈论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视角。面对一个普通的分配、选择之类的问题,当我们考虑参与者作为“人”可能会采取的种种行为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优化问题。

——2020级计算机科学专业

本科生 龚可

我们会开始发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皆为博弈,而算法博弈论也将影响我们一生的思考方式。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专业

本科生 顾思哲


赵登吉教学感悟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的核心不仅仅是老师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多深,而是老师能够通过通俗易懂且有趣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后者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投入很大的精力去打磨、备课,譬如事先准备一个好笑、有意思的“段子”。但是段子好不好,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馈。 作为听众的学生,要学会去抓住段子里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