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唐志东:矢志不渝,宠辱不惊

发布者:闻天明发布时间:2023-08-21浏览次数:10

图片


唐志东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毕业去向:清华大学读博

高中母校:成都石室中学(文庙)

本科学校:上海科技大学

在校情况:

《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助教;

2022本科生迎新志愿者;

本科招生云端宣讲会直播宣讲志愿者;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实习

获奖/荣誉

2021年上海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22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3年上海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2023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在上科大不断成长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转瞬即逝,眨眼间,我已经在上海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了七个年头。在上科大本科学习的四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养成了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研究生的三年时间里,作为寇煦丰老师课题组的一员,我接触到了微电子专业中多个细分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硕士生涯已然结束,我将作为毕业生校友为各位分享我在课题组生活学习中的一些真实写照。通过我的日常经历,希望大家能了解更多关于信息学院、上科大研究生的工作日常。


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我们课题组包含两个大的研究方向,分别是MBE及输运研究和低温CMOS研究。在两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小组中,每一位同学又因为自己的背景和兴趣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细分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课题组架构下,我们组内的每一位同学的知识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又都有着各自的特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的这句话是我们课题组的真实写照。在面临具体的实验仪器操作、软件使用、理论研究等问题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我们课题组形成了每一位组员能够互相请教,共同解决问题的积极氛围。


另外,每位课题组组员每周会进行两次组会,一次是各个研究小组的进度汇报会,另一次是整个大课题组一起进行的研讨会(seminar)。在各个研究小组的进度汇报会中,我们主要是汇报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和技术细节。而设立组内研讨会的目的,是让汇报者向知识背景差异较大的组内成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寇煦丰老师非常重视组内研讨会的开展,要求我们要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研究的复杂问题讲明白,用工整规范的PPT和实验图表把自己的研究进展讲清楚。汇报者向组内进行展示的目的,必须是要让组内的每一位听众能够听懂自己在做什么,并使得自己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吸引人。演讲汇报的能力不仅在现在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将在之后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课题组友好的氛围


除了在科研上组内的各位同学能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外,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课题组的各项团建活动缓解了我们的学习压力。每一年年末,我们课题组都会组织年终聚餐,在20年我们课题组还组织了一次别墅派对。在团建活动中,同学们会和寇老师以及已经毕业的师兄们互相交流一年的收获,分享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并向寇老师请教自己困惑已久的问题、谈论自己的人生规划。


图片

图|课题组聚餐合影


今年4月,在寇老师的提议下,我们课题组还曾组织了一次“毅行”活动。我们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在西湖背后的山坡上进行徒步。我们从浙大校园里的一块碑前开始,从旭日高照一直走到夜幕降临,人均日行二十多千米。


图片

图|毅行合影


西湖背后的这一排山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是坡度较为陡峭,路途崎岖不平。环绕西湖一周也足以锻炼我们的身体,磨练我们的心智。这一次西湖毅行是全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徒步活动,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跟上了队伍,走完了全程。


出发时与我们合影的那块碑石上所刻的文字令我影响深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碑文提醒着我们,当选择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道路,就应该积极地坚持走下去,而不是患得患失、踟蹰不前。


在挫折中前行


在科研工作中,寄希望于事情一帆风顺总是不现实的。我开始进行低温CMOS课题的研究时,组内缺乏相关的技术积累,从测试表征到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均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实验测试后,我逐渐摸清了我所在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的研究现状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低温CMOS技术有着潜在的突破传统计算机能效比,在量子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沿着这条路径,我决定将科研和产业实际结合起来,开发基于国产CMOS工艺平台的极低温模型库,以助力实际的极低温电路设计。


图片

图|超净间做实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探针台对不同工艺节点的多个尺寸器件进行变温测试表征,获得了可供模型建立的数据库。接下来,为了理解实验数据背后的理论本质,我阅读了大量本领域相关的文献以及听取了相关领域专家做的学术报告。对于一些我暂时难以理解的难题,我选择的做法是反复阅读文献,如果还是理解不了就翻阅教材,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思考。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整理、现有技术的学习以及在合作者的帮助下,经过反复的试错,我终于有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将研究成果转换为能够发表的文章则是另一个挑战。科研论文的撰写不仅需要将技术细节讲清楚,还需要构建完整、逻辑通顺的科研故事。这一个过程锻炼了我构思整个论文脉络并进行英文论文写作的能力。然而当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作图并且完成了论文写作之后,投稿多个期刊和会议后收到的拒信还是会让心情感受到苦涩。在寇老师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对文章的反复修改和实验数据的补充,论文总算是被某期刊接收。


回顾与展望


回顾在寇煦丰老师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里,除了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外,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当我面临一个少有前人涉足的领域时,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解决其中的部分关键问题。未来几年,我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微电子专业领域深耕。在中国产业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