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is everything
十五年前因为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相关的书籍,从此便对神奇的代码产生了兴趣。在大一的时候,和一群各有所长的极客们共同成立了Geekpie社团,后来成为校内最大的极客组织。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图形界面的校园网登录应用,省去了每次连网不得不输入账号密码的烦恼。这个项目虽然简单,却在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教授中广为传播,我也因此第一次有了成就感。大二、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研究生的《计算机安全》和《操作系统》课程。这两门课难度很大,教材也很新,在网络上也找不到任何参考资料。为了学好这两门课,我每节课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做阅读,有的时候是预习教材,有的时候是读课外论文。虽然每个礼拜都要花四五个小时阅读和思考,但在课程中我逐渐能跟着教授思考更深入的问题。有时候课上只有我一人能回答教授提出的问题时,那一刻的满足感能让我兴奋很久。那时候我就想,既然研究生的课程我都能跟上,那我应该尝试科研,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大四的时候我选择加入Manolis的课题组。我刚开始进入实验室的时候,背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对机器学习不甚了解。换句话说,我的工程能力不错,但在机器学习需要的理论方面还远远不够。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我花了很多精力在数学理论学习上:在大四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毕业季的时候,我修了《矩阵分析》、《应用代数几何》等硬核数学课,并取得了A以上的成绩;在读论文的时候,我会花很多时间在理解晦涩的公式上。一开始完全是靠着毅力,但随着日积月累,我开始能够用数学来解释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就觉得很兴奋,更有动力去学了。正是三年以来的坚持,我参与了五篇顶级会议、期刊论文的撰写,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CVPR上的论文。
Manolis Tsakiris教授课题组合影
Keep an open mind
多元化和开放这两个词早已被刻在了上科大的骨子里:六年前,我拿到了包括上海交大在内的多所学校加分,相比起正在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的上科大,这些高校历史悠久,众人皆知。而上科大作为一所新学校,拥有无限的朝气和活力,这里激励爱挑战,爱创新的学子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事实证明,我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关于开放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我懂一点计算机系统,也懂一点数学,这两者在我的科研工作中十分互补:对工程的了解能让我在设计算法时考虑实际意义,而数学则帮助我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启发新的解决方案。这独特的背景在科研和留学申请中都对我有很大帮助。再举一个例子,我在本科期间作为学生会组织联络部部长从事学生工作,这给了我许多团队合作和协商谈判的经验。
Review yourself
两三年前,我喜欢把一切都考虑妥当、找到“标准答案”后再去动手做,尤其是重大的问题上。而事实证明,很多事情是没有或者来不及去看教科书的。比如在学术分享中,如何把自己的工作清晰地介绍给不同背景的陌生人;在日常科研中,不动手做就很难预知问题出在哪、需求是什么。我的经验就是勇于尝试并且不要害怕犯错,只要每一次尝试后回顾一下出了什么问题、能怎么改进,不断迭代就可以了。当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是很好的办法。
与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合影
另外一点是时间管理。很多人抱怨时间太少,压力大,我也曾经这么感觉。直到有一次,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一周的时间安排,才发现工作的时候犯拖延症,或是过于纠结不重要的细节;难得休息的时候又开始为进度焦虑,我便下决心改变这些。后来,我会有意识的去安排日程:每天先做最需要注意力和创造力的事,而把琐碎机械的事放在晚上;一件事做太久之后换另一件事做保持效率,比如输入(reading)和输出(coding, writing, commmunication);在健身时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先完成大体,再完善细节,而不是反过来。这样下来,不仅工作进度稳定而且快了不少,我也空出更多时间做想做的事。我相信只有play hard,才能work hard,所以在休息的时候,我会通过美食、旅游、登山、声乐等尽兴放松。
在最后,我想感谢给我帮助和支持的家人、导师、同事和朋友们。在这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对成功至关重要的东西:愿景、开放思维、创造力、判断力、合作……to name a few. 当然还要感谢上科大,没有这样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环境,这一切很难发生。不管是社会发展还是人工智能领域,这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相信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