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科生在第44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上海)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发布者:闻天明发布时间:2019-11-27浏览次数:985

11月23-24日,由ICPC亚洲区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第44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上海)在上海大学体育馆举行。来自186所高校,13所中学以及2个企业的336支队伍共计1008名队员参加了本次比赛。由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六位同学组成的校代表队喜获银奖以及铜奖的好成绩。

ICPC竞赛于11月24日上午9时正式开始,14时结束。竞赛采用全英文进行,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在校大学生组成,每队使用一台电脑,在5个小时内解答13个复杂的算法问题,正确解答题目最多和总用时间最少的队伍获胜。在本次上海赛区中,我校派出来自 ACM社团的2支队伍参加比赛。在5小时紧张的角逐后,张龙文(2018本)、刘梓萱(2018本)、逄白(2018本)组成的“正规算法交流群”队获得银奖,这也是他们本届赛事的第二个银奖;另外3位同学龚贶(2018本)、王翌舟(2018本)、林济舟(2018本)组成的“老年旅游团”队获得铜奖。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语: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ICPC)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之一。

张龙文、刘梓萱、逄白获得银奖



龚贶、林济舟、王翌舟认真竞赛中

ICPC竞赛介绍:

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计算机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 Java、C、C++或 Python 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8到14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AC(正确)/WA(错误)/TLE(超时)/MLE(超出内存限制)/RE(运行错误)/PE(格式错误)”中的一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

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期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

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ICPC的特点在于其为3人团队作战且题量大,每队需要5小时内完成8道题目,甚至更多。除此之外,一支队伍有3名队员却只有1台计算机,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编程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赛事由各大洲区域预赛(regional)和全球总决赛(worldfinal)两个主要阶段组成。根据各赛区规则,每站前若干名的学校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4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中国大陆的区域预赛参赛资格一般需要经过一轮网络赛,排名靠前的学校获得区域赛现场赛的参赛资格。一个大学可以有多支队伍参加区域预赛,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比赛第一名将获得奖杯一座。另外,成绩靠前的参赛队伍也将获得金、银和铜奖,而解题数在中等以下的队伍会得到确认但不会进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