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王浩宇:保持创业者心态,与上科大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3-08-04浏览次数:1178

Search……







十年

拾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是上海科技大学建校十周年

也是信息学院建院十周年

十年,拾年

见证了成长的轨迹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恰逢建院十周年之际

我们邀请到部分教职工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让我们一起来听

【他们和SIST的那些事】


保持创业者心态,与上科大共成长

图片

--By 王浩宇


图片


MEMORY


with SIST

图片


图片

与上科大的初次邂逅

图片


2013年2月,我还是马里兰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一名博士生。那时的我正面临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教职是我重点考虑的求职方向。一天早上,我收到了系里曲刚教授转发的上科大招聘宣讲会邮件。通过介绍,我了解到上科大是一所新兴的研究型大学,采用国际通行的常任教轨制度。从那时起,我对上科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片

图|2013年3月 上科大在马里兰大学的宣讲海报


其后的毕业求职季,我便将上科大加入了我的申请列表,并顺利收到了信息学院的面试邀约。在上科大岳阳路校区的两天现场面试也成为我零距离了解学校的机会。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首先,学院的制度非常的国际化,且有多位我敬仰的大牛教授全职任教;其次,学院的行政团队非常专业和高效,堪比硅谷名企;第三,上科大采用精英式培养模式,这与我本科就读的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非常类似,而上科大的生均资源配置比竺可桢学院还要更为优越。这些都让我倍感亲切,也直接促成了我选择了上科大。



图片

张江校区初体验

图片


2014年9月,我非常荣幸地和上科大的“黄埔一期”本科生同时期加入上科大,成为了信息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入职第一年,学校安排我们在岳阳路校区的8号楼临时办公。我对张江新校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和太太骑行至张江校区。当时校区还是一片工地。下图便是我在海科路100号门口的留影。


图片

图|2014年9月 环科路100号


图片

那些年教过的课

图片


作为信息学院的创始成员,我们也面临着创建学院课程体系的任务。2013-2014学年,信息学院的课程大部分由特聘或外聘教授开设。而我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将这些课程接手过来。


第一个学期,我被安排讲授《半导体器件》研究生课程。这让非科班出身的我感到压力山大,唯恐有辱使命。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去研读多本经典教材,编撰课程讲义,终于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014-2015学年,上科大首届本科生唯一修读的一门信息类课程是《信息科学技术导论》。我很荣幸地成为信导课的创始团队成员,与丁峙、陈浩、Sören Schwertfeger、梁俊睿等教授一起从草稿开始开发课程,并承担了电子工程板块的教学任务。


图片

图|那些年开过的课程


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将教过的课程分配给新入职的同事。自从入职以来,我共计承担了8门不同的课程教学任务,这使我对整个电子学科的课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来,我和同事们申报并荣获了中科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也得益于这段特殊时期的独特经历。


图片

首届书院导师

图片


上科大实施书院导师制度。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书院导师,与“黄埔一期”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上科大的本科生不仅高考成绩优异,综合素质极佳,且敢闯、敢试、敢拼搏,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图是我们导师组2014年10月导师组活动后的合影。现如今,同学们已经散布世界各地。


图片

图|2014年10月 第一次导师组活动合影


图片

第一次受挫的研招

图片


我费尽心思为课题组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电力电子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简称PEARL。然而,实验室的第一个研究生招收却并不顺利。作为刚刚博士毕业的新手导师,如何“hold住”仅年轻我4至5岁的学生,我内心也非常没底。在九月份的推免季,我选中了一位来自并不知名学校的优秀同学,便兴高采烈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却遭到了拒绝,这让我备受打击。


非常幸运的是,后续陆续有三位优秀同学,李志清、尚明和于亮加入了我的团队,成为了我的第一批研究生。三位同学不仅学业成绩优异,且工程素养扎实,很快便成长为课题组的得力干将。


图片

图|2015年5月 课题组全家福


图片

课题组三次大迁徙

图片


自PEARL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搬迁,从岳阳路319号到海科路100号、再到张江校区信息学院1号楼,最后定居在信息学院3号楼。这些迁徙见证了上科大在创业期的历史变迁和快速成长。


下图是2015年1月,实验室搬迁至海科路校区的前夕,我在新办公室拍摄的照片。办公和实验家具已经到位,第一批实验设备也已订购。尽管办公条件相对简陋,我却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图片

图|2015年1月 海科路临时校区办公室


图片

本招进阶史

图片


作为上科大的常任教授,参加本科生招生是规定动作。在入职的第一年,我有幸加入了四川招生组,并前往成都参与报考动员。通过三天两夜“拼刺刀”式的紧张动员,我和队友们使出了“洪荒之力”,终于获得了大捷。


下图是2015年6月,在成都石室中学,我与上科大家长、生命学院庄敏教授和ihuman研究所钟桂生教授一起留影。


图片

图|2015年6月 四川招生组合影


招生的经历让我和同事们成就感满满,也激发出我们对上科大的深厚情感。后来,我还担任了河南省招生组长。在2022年的招生季,由于疫情封控,我们无法亲自赴豫开展动员。我转变身份,变身成为一名网红主播,录制了一系列云宣讲和云参观的视频,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图片

图|2022年6月 云游上科大


图片

马拉松之路

图片


作为一名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我的跑马之路也是和入职上科大同步开启的。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跑马拉松。我想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本科期间,浙大就有毅行的传统,我们常组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6到8个小时,从玉泉一路行进到之江;其次,入职上科大时,实验室尚处于规划阶段,作为一名“光杆司令”,我拥有了难得的跑步闲暇;第三,时任院长丁峙教授也是一名马拉松跑者,曾以三个半小时的出色成绩完成上马全程,这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图片

图|2014年11月 杭州马拉松


2014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杭州马拉松,那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从那以后,我就开启了跑马征程,曾连续5年上海马拉松全程完赛。对于我而言,跑步不仅是体能和毅力的训练,还可以让大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后得到有效放松。


图片

图|马拉松完赛奖牌


图片

保持创业者的心态

图片


2014年9月,作为一名菜鸟教授,我面临着从学生到教授的身份转变。作为一名课题组长,实验室的一切事务都需要我自己去打理。从房间装修到团队组建,从学生的学术训练到项目申请书的撰写,都需要从零开始、从点滴做起,这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在上科大,我获得了学校提供的优越科研条件、资深教授的无私指导、行政团队的大力支持,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奋斗。上科大是一所创业中的大学,虞晶怡院长更是把创业定为信息学院的基因。而我也时刻提醒自己的创业者身份,督促自己快速成长。


时光飞逝,入职已经九年,我格外感激我所遇到的可爱的同学们。自己是如此幸运,在职业生涯早期遇到如此优秀的团队成员。


PEARL组的同学们在校期间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和荣誉,毕业后也有优秀的出路和职场表现。这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在我看来,学生才是大学最重要的成果。而与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也让我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图片

图|PEARL组历届毕业生


图片

图|2023年5月 PEARL组合影


今年是上科大建校十周年,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创业者的心态,与上科大共成长。



【撰稿人简介】

图片

王浩宇,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常任副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获竺可桢特优毕业生荣誉。后赴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于2014年获电气工程博士,获杰出博士论文奖金。于2014年9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