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遇,夏离,在上科大的五年时光就这样转瞬即逝。回首这段求学旅程,我越发感到在2017年那个暑期,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多么正确而幸运。当时正值大四保研时期,在众多高校的招生信息中,上科大信息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宣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科大“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优越的科研和生活环境,使我对未来在上科大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于是,我迅速地报名并参加了信息学院的推免生面试,在与后摩尔中心的王成教授交流之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王老师的课题组。
上科大为准研究生提供了提前一年到学校访问学习并开展科研的机会,因此我在大四时就以访问生身份提前进入了导师课题组。来到上科大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校真的很新”,新的不止是外观还有她的“内核”。那时的我心想,上科大如此优越的平台,科研进展一定会事半功倍。当时,我是王成老师招收的第二届研究生,实验室还处于建设阶段,各种仪器设备正在陆续到位或者尚未到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时,课题组的成员们经常一起摸索和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平台的搭建,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操能力。这段访问生经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提前适应了科研的要求和节奏,为正式入学后更快地进入科研状态并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在研一入学前作为访问生有幸聆听了带间级联激光器发明人--杨瑞青教授作的学术报告
刚开始涉足科研时,我也遇到了几乎所有刚开始科研生涯的研究生都会面临的困境。由于带着固有的学习思维,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文献时难以抓住重点,对导师布置的任务不知从何处下手,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这个时候,我的导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王老师多次开导和启发我,帮助我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方式。我逐渐明白,面对庞杂的学科体系,科研应该首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展开研究,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于是,我开始认真搜索文献资料并分门别类,先集中攻克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内容,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同时,我也积极地与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以及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渐渐地,我完成了科研思维的转变,并掌握了从事科研的门径。在研一上学期结束时,我发表了第一篇SCI期刊论文,这更加坚定了我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进的信心。通过这段经历,我也意识到万事总是开头难,科研之路更是如此,一开始就直击要害,解决“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反而是最节省时间和最有效率的途径。转变自己的科研思维,培养自己良好的科研习惯,由简入繁,再进行思维深化,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在所属科研领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除了掌握正确的科研方式,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在上科大硕转博之后,我的课题研究也进入了更深入的阶段。其中,中红外激光混沌是我在博士期间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是通过外部光反馈的方式触发带间级联激光器产生混沌行为,实验装置采用自由空间光路。实验的最佳条件需要手动调谐光路中的每个元件,并进行逐步的优化。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实验尝试后,我并没有观测到预期的混沌现象,我开始有些气馁甚至开始怀疑设想的正确性。
但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探讨,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并重新审视实验装置的各个方面。通过耐心观察和对实验装置的反复优化调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开发出了首例中红外宽带超混沌激光源。然而,实验取得成功并不代表研究课题的完成。之后的论文投稿同样经历了波折,但审稿人的高质量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工作的质量。最终,我们的工作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通过这段经历,我对科研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深刻认识到科研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在科研道路上,遇到坎坷和困难时,调整心态、持之以恒是实现突破的关键。
生命的一切都是馈赠。行走至此,我不禁感慨,何其有幸,在上科大度过了难忘的硕博生涯。在上科大求学期间,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带来的熏陶,离不开优越的校园环境带来的安心,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平台带来的便利,更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王成老师以身作则、学术严谨,在他的培养下,我锻炼出了勤于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做presentation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也感谢自己一路上的努力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财富。